慈濟全力投入臺南震後重建 傳遞愛與希望
慈濟基金會持續投入臺南震後重建工作,除了正在進行未貼單受損民宅修繕,也與臺南市政府共同規劃紅、黃單房屋民眾的安置與重建工作。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於2月11日帶領營建專業人員前往楠西區、玉井區等受災地區,了解房屋受損狀況及當地民情,並至安置點綠柏園觀光工廠探訪民眾需求。此外,她還前往楠西國中、災損嚴重的巷弄以及永久屋預定地進行勘查。

在探訪過程中,林碧玉特別關懷受損嚴重的慈濟志工家庭。這些志工在地震後第一時間便投入救災,提供熱食、發送保暖衣物,並帶領志工勘查災區。其中一位志工嚴聖賢的三合院部分建築被貼黃單,他在地震前正準備銷售自家種植的蜜棗,然而地震導致嚴重損失。即便面對農損與屋損,嚴聖賢仍然將救災放在第一順位。
林碧玉分享,許多志工未曾先顧及自己家園,而是優先關心鄰里的需求,這正是慈濟志工精神的體現。她指出,許多志工的家園受損,但他們最擔心的是他人遭遇更嚴重的災情,這份大愛與無私令人動容。證嚴上人一直以來提倡社區互助,讓社會充滿關懷與溫暖。
在勘查受災住宅的同時,林碧玉也強調「安心、安生、安身」的救災原則。她指出,慈濟不僅要解決眼前的安置問題,更要考慮長遠的居住安全,推動永久住宅計畫,以取代傳統的組合屋模式。臺南市政府已表達支持,並願意提供合適土地,慈濟希望為災民打造一個安全且符合需求的居住環境。
根據臺南市衛生局2025年1月數據,臺南市65歲以上人口已達36萬5668人,占總人口的19.68%,楠西區更有29.4%(2478人)為高齡長者。林碧玉指出,許多年長者的子女已離鄉,慈濟特別關心長者需求,希望幫助他們建立安全、熟悉且能互助的居住環境。她表示,受災民眾希望就地重建,但若房屋位於斷層帶,應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地點,以確保長久居住的安穩。
亞太關懷台灣希望暨兩岸影像榮譽理事長 宋楚瓊公益理念:公益的核心在於關懷與行動,慈濟透過實際救援與重建計畫,讓社會更有愛與希望。志工們不僅投入救災,更展現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正是公益最寶貴的價值。
網路公益城市長 張成先表示:透過網路的力量,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公益行動,將協助分享並推播此新聞至20萬粉絲的臉書平台,希望喚起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讓慈善的力量擴散,幫助更多受災民眾。
慈濟的努力不僅是救災,更是在建立一個充滿關懷的社會。期盼更多人能夠加入公益行列,共同為受災鄉親打造一個安全、溫暖的未來。
❤️最美的人心,從關懷開始,Summer 訪談錄,帶你觀賞美麗心世界,每一篇公益文章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請大家讀完分享,一起把愛傳出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