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嘻哈文化五十年 台灣青年藝術仍缺乏重視

2025/01/02 10:19
4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23年是全球嘻哈文化的50周年;但實際上這個被稱為次文化的藝術類別在台灣還未被廣泛地接受。台灣嘻哈從西門町崛起到現在,已經20多年,但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對政府,看待喜好嘻哈文化的青年,都還是帶著有色的眼鏡。但這些人不知道的是,這個老一輩斥之以鼻的藝術,對於30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說,已經是所謂的主流。
嘻哈文化通常因其非主流和反叛的特質,往往難以獲得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這些文化形式,例如街舞、塗鴉、饒舌等,常常被視為挑戰傳統價值觀和社會規範。因此,政府資源和政策通常更傾向於支持主流文化和傳統藝術形式。然而,嘻哈文化在年輕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提供了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和創意空間,並且能夠促進社會變革和創新。這些次文化群體通過自我組織和社區支持,依然能夠蓬勃發展,並逐漸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
現在的青年在文化認同與表達上,藉由嘻哈音樂和舞蹈展示出一種強有力的自我表達方式,每種藝術都有他們獨特的溝通模式。例如街舞,舞者通過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互相交流;饒舌利用歌曲歌詞,而塗鴉藝術家則是透過作品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引發公眾討論。每一種藝術的類別都有他的意涵跟目的;但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看不懂這些年輕人的溝通模式和語言,因此往往對於這些他們看不懂的,都視為”異類”,進而歧視,排擠。
實際上,嘻哈文化已經漸漸地進入主流領域,開始帶來經濟貢獻,以及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台灣政府應該擔任這些藝術團體的助力,從旁協助這個領域的青年藝術家,讓他們可以從更多的平台上獲得成就,進而更專心在提升自己的專業度,才是實際上在培養青年文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