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張璽元展出畢生心血 期望大家能看到作品背後心力

2025/01/01 16:47
2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吳尚恩 / 台中採訪報導

2024 年10月張璽元老師於台中大墩文化中心陳列室(二)舉行為期18天的展 覽。其展覽以成長作為主題,並在陳列室(二)的二、三層依次擺設作品。第二層主要擺設近年的作品,第三層則多擺設修復品以及幾十年來的心血。這些展品不僅有他往年所修復過的作品,還有他的最新作品。這次展覽乘載了他多年的歲月,也乘載了他身為陶藝人的自由靈魂。 

這次展覽的展品對張璽元來說每一件都彌足珍貴,有幾項藏品他為此投入了相當多的心血。位列在展場第二層的作品《對話》,由降真木製作而成。製作時他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過程中因為燒製的困難,而耗損了三把壺子,他將其切割,分別留下了幾個部分,最後組成了這把壺。在這過程中所耗費的精力是他最印象深刻的。而這件作品融入了許多情感與想像,兩個杯子前後擺放著,像是兩個人在對話,而在圖片的左邊放上綁著繩子的石頭,在日本的文化中則代表著禁止過去,因此此作品就是在表達兩個人是交錯的,不會有更深一步的交集。

照片

張璽元展場二樓作品《對話》。吳尚恩/攝

另一件同樣也是在第二層的則是他在製作過程中損壞的作品《記憶 歲月 生命》。張璽元描述原本這件作品會有三件,可在燒製過程中,這三支壺子卻意外倒下,而更意外的是其中一支壺子,它並沒有完全的倒下,它傾斜的模樣反倒給了他靈感。這件作品最後還融合其它作品的元素,張璽元利用了其它燒製失敗的作品,並將其製作成了板子加入到作品中,形成了這支壺子背後的影子。 而他也對這件作品下了一個定義,他說「沒有它(損壞的其它作品)很多東西都不能成就」,這便他所期望的,他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作品背後的心血,而非只是表象。也因此他會刻意的去用壞一些作品,來拼湊製作一個新的樣貌。同時希 望這些製作的經歷能化作一個小碎片留在自己身邊。

 

照片

張璽元展場二樓作品《記憶 歲月 生命》。吳尚恩/攝

 

展廳的第三層展出了過往修復過的作品,其中不只包含了在這些年來曾售出過的作品,也包括一些他從事陶藝以來的種種。像是他提到過自己為咖啡廳製作了30件瓷器,但後來壞了4件被寄回,而這些瓷器被寄回來時,並不是所有的碎片都被完整的保留,張璽元回憶道當時寄過去的瓷器都是黃色的,但後來店員卻在裡面參雜了藍色的碎片,於是張璽元乾脆就利用這個碎片來修補其他瓷器。在眾多的展品中,兩顆南瓜也乘載了他許多的回憶,南瓜是他早期最常做的作品,數量高達數千個,而他燒製這麼多南瓜的原因,是為了迎合市場,因當時的人 們都喜歡小巧可愛的東西。 

 

照片

張璽元展場三樓作品《我的南瓜》。 吳尚恩/攝

在工作與藝術中,張璽元也嘗試做出平衡,他說他希能將時間用在生活與休息上,也希望作品能在符合市場的情況下,多添入自己的靈魂與想法。但也有一些作品是出於自己的本意去製作,卻意外地大受好評,讓人爭相購買,像是右圖一樣,他製作了許多由櫻花木結合陶瓷而成的瓷器,據說這些瓷器花費的木頭數量非常的多,都快將他的櫻花木庫存給用完了。

 

照片

張璽元介紹三樓作品《櫻紫》。吳尚恩/攝 

 

張璽元在創作上體現了他隨和自由的個性。在展場的眾多展品裡,每一件都是他精心的創作。而在問及他創作這些作品的初衷時,他也毫不避諱,瀟灑地就說「沒有為什麼。」而他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他總是善於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在此次展場的展品中,有一件名為《阿公壺》的作品,此作品利用了鋤頭的木柄,並加工成了壺子的手柄,而他選擇利用鋤頭木柄的原因是緣於生活中的習慣,因為他習慣在早上的時候散步,而散步經過幾把鋤頭時,他便有了靈感,隨後製作成了這把《阿公壺》。

 

照片

 張璽元展場二樓作品《阿公壺》。吳尚恩/攝

張璽元喜歡陶藝的初衷,多少與他從小的生長環境有關。從小學開始,張璽元便展露出他的藝術天賦,國小到國中,他總是作為學校的代表出去比賽,比賽成績也都相當的出彩。他擁有很好的繪畫的技巧,而其中有關素描的技術,是在國中養成的。從小與藝術掛鉤的他,也順勢進入了高中相關的科系就讀,除了接受繪畫相關的練習外,他也在這時接觸到了陶藝,為他往後的陶瓷藝術之路開啟了一個頭。

但畢業後,並沒有踏上陶瓷藝術的路,他首先從事的是建築類的工作,是直到認識了現在的太太周妙文,他才正式踏上陶藝家這條路,原因是他想支持太太的陶藝夢,於是他便與太太一同投入這份工作。 

張璽元說他以前並不喜歡碰製陶的泥,但卻非常喜歡在田野中玩耍,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這樣的童年回憶也深深影響著他日後教學的方式。從來不在教學中給予工具的張璽元,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手,去親身創造出最純樸的作品,他也用孩子當作例子,說小孩子都是天馬行空的,他們都用手去體 會、去製作,因此他也希望其他的學生都能以自己最純樸的想法去製作陶器。 而張璽元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也一樣秉持著相同的想法。當他在製作陶器時, 他不會畫出來,而是在腦中想,並透過自己的手去還原腦中影像,雖說他曾經也嘗試用紙跟筆去打草稿,但效果卻與腦中所想相差甚遠,因此他便拋棄了紙跟筆,選擇用手親自打造。他想要的不只是將自己的思想融入進作品,還要把感情從作品中體現出來,這份感情是難能可貴的,即便以前有很多的作品,但放到現在去製作,未必能還原,原因便是因為當下的感情是無法復刻的。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