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北最後鄉村風景 你不知道的社子島

2024/12/27 18:30
2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標一:台北市中心孤島 禁建保留桃花源

OS::在這片土地上,能看到年長的農民辛苦工作,卻鮮少看見年輕人和小孩的身影,李爺爺和李奶奶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輩子,孩子們離開家裡,周末才回來,相同的案例在這裡不是少數,這裡是社子島,外界對它的形象總是雜亂、落後,而楊大姐就在這小小的轉角處經營了一輩子的麵店,在這幾十年的歲月中,努力的經營起這間不到二十坪的小麵店,在寒冷的冬天提供一碗碗熱騰騰的米粉湯,不只滿足社子島人的胃,更是社子島人記憶中的好味道

楊大姐Bite:我從民國92年開到現在,我想說小孩都長大了,就加減做加減賣,如果要去外面那租金很貴,我們年經的時候。

OS:老闆娘也非常的熱情與店裡的客人閒話家常,回憶起過去的時光,這裡曾經是市場的所在地,旁邊的攤商林立,如今人事已非,在麵店一旁的雜貨店也有著相同的故事,接手父親經營超過60年雜貨店的楊大哥,對於過去繁榮的景象他仍難以忘懷

楊大哥Bite:我們年經的時候,我們十七八歲要經過那個,社子八街的話真的走不過去。

OS:如今回頭一看只剩幾間商店陪伴著居民,又有多少的年輕朋友願意回來幫忙。

社子島位於台北市士林區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接處,在1963年葛樂禮颱風造成台北市大淹水,社子島在水中泡了三天三夜。

66歲的楊國寶一生都住在社子島上,對於孩童時期的淹水經驗,他仍然歷歷在目。

楊國寶Bite:我在五歲還是六歲的時候,有一天,淹水淹了兩天一夜,兩天一夜,賽洛瑪?不是,葛樂禮。

OS:1970年經濟部將社子島定為洪水氾濫區,全面禁建,改變了這片土地的命運,卻同時為台北市保留了這一塊桃花源。

標二:社子島鄉村文化 古色古香三合院

走進福安國小旁邊的小巷,巷弄裡竟然別有洞天,隱藏著一棟完整的三合院建築,李家在清末曾考得功名,是當地旺族,在日治時期建造了這棟李和興古宅,融合了西式洋樓和閩南式建築的元素,有別於傳統三合院建築,李和興宅除了效仿西式洋樓,有著兩層樓形式,而地基也加高露出平地,就是因為過去社子島常犯水患,要防止洪水淹進住家。

楊國寶Bite:萬一真的水淹太高的話,二樓是可以救人的你知道嗎,人也可以躲到上面去。

OS:紅磚外牆更不同於傳統閩南建築順砌法,而是使用了荷蘭式砌法,在轉角處使用全磚、七五磚相互交替而成,大門的凹壽形式在大門與梁柱之間留有充足的空間,象徵了主人的財力, 在屋簷下的氣窗有牙子砌作為裝飾,讓這棟建築更顯得氣勢磅礡且華麗。

百年歷史三合院 古人智慧永流傳

OS:而來到了延平北路七段的燕樓李宅,這是全社子島歷史最悠久的平房建築,李氏祖先在乾隆年間來到社子島,由於祖先在唐代曾居住於燕京東角樓,因此取名為燕樓李宅,相比李和興古宅已經重新翻修的風光,燕樓李宅相較之下就顯得殘破不堪。

歷史在這棟建築留下了痕跡,卻也透露了百年前的建築工法,古色古香的木板門仍然與門臼緊密的貼合,在門上沒有鎖更沒有電鈴,只有百年歷史的門環和門閂。

楊國寶Bite:禮貌性你知道嗎就會,有人在家嗎,就這個意思

OS:房屋內的梁柱沒有鋼筋更沒有一根釘子,只有在此支撐超過百年的木材,一根一根的排列組合,撐起了時間的重量。

在紅磚間的也不是現代的水泥,而是糯米糊和生石灰,經歷了風吹雨打,古人的智慧依然被保存在社子島。

牆上的八仙壁畫栩栩如生,象徵著主人的地位,也守護著這棟老宅,讓它在歷經了百年的侵蝕,依然風韻猶存。

在過去古宅內更供奉超過數百年歷史的神主牌,而現在則因為古厝翻修而暫時移去他處,接下來在重建計畫完成後,燕樓李宅將會重拾過去的風光。

標四:開發案勢在必行 鄉村光景倒數中

OS:傳統的鄉村景象在開發案推動的過程中也許會消失在這片土地上,但歷史無法改變,而未來不可預測,社子島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將生態與文化保存下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