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楊慈茵、簡敏、黃靖貽報導】從2006年的「The Wall」和「地下社會」到今年的「女巫店」事件,都引起社會討論聲浪。雖然台北市政府最後伸出援手,但相關規定一直不見修改。究竟,誰會是下一個女巫店?
今年5月20日,位在公館的Livehouse女巫店,因為不符合都市計畫法令,遭台北市都發局開單。根據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規則,女巫店使用的營業項目並沒有包含飲酒業,因此遭罰。
但其實女巫店並不是第一個受罰的livehouse,早在2006年,「The wall」和「地下社會」都曾經因為登記項目不符合而違反登記法,不斷面臨警察臨檢和稽查。The Wall 企劃二部經理江季剛表示:「簡單講就是我們的空間裡面,包含很多東西,我們賣酒、提供娛樂表演。而他們的想像是,有表演和賣酒,可能會有不法事情發生,所以那時候常來臨檢。」
因此舉辦公聽會,並找來立委和文建會委員出席,最後得到一張「重要藝文展演空間證明書」。但是問題並沒解決,業者甚至質疑證明書的法律效力。
去年12月,經濟部商業司新增「音樂展演空間業」這個營業項目,並定義為「提供音響、燈光、硬體設備之展演場所,供從事大眾普遍接受之音樂藝文創作者現場演出音樂為主要營業內容之營利事業」。
今年女巫店事件後,台北市政府修改「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新增「音樂展演空間業」。如今女巫店沒有申請「音樂展演空間業」的營業項目,卻以「音樂展演空間業」土地使用的名義繼續生存,這兩個相同名稱的登記項目,卻有不同的使用目的和不同的管理單位。Livehouse到底該聽中央還是地方政府的話?業者期盼統籌單位的出現。
業者的期待,政府也聽到了。去年12月新聞局要求經濟部商業司設立「音樂展演空間業」登記項目,細部規範交由各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但直到女巫店事件後,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才著手設立相關法規。
針對相關法規模糊的部分,台北市文化局表示最近各部會正在開會討論,可見最近才開始進行法規制定。
從2006年The Wall與地下社會事件,文建會發出一張不具法律效力的「重要藝文展演空間證明書」到今年女巫店事件後台北市政府才有相關作為,不難讓人質疑是否總是要有事情發生,政府才會做事?
獨立音樂漸漸擴大,政府應該積極制訂完善的法規,保障livehouse。這樣才能給獨立樂團一個更好的表演環境。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