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塊土地 開啟一個希望:環境信託理論與實務論壇

2007/11/15 15:48
4,150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福爾摩沙」美麗的島嶼,曾幾何時,在「經濟開發」的大架構下,往昔記憶中蒼鬱的山林與喧鬧繽紛的大地,傾倒淪陷,灰矇矇的水泥充斥我們的視野,人與自然、與土地的感情,也漸形生疏。

我們希望台灣的大地,能回歸最初的面貌;也期許關於山林、關於土地美麗的回憶,能夠持續編寫、傳唱。

重要課題是:如何運用民眾的集體力量,共同參與維護環境生態。

環境信託提供了人民自主性進行土地保護的可能途徑!

環境信託在台灣尚屬於起步階段,完成信託契約的擬定僅算是環境保護的初期工作,接下來相關法律與制度的健全、棲地營運管理與環境教育規劃帶動民眾參與更是決定棲地是否能永續經營的關鍵。我們期待本次論壇能作為一個凝聚的契機,讓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能彼此結識、彼此協助、彼此合作,在不同的地方為這塊土地而努力!

時間:2007/11/24-25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 研究大樓一樓 S102多媒體室(台北市汀洲路四段88號交通資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協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報名方式:填妥報名表後以EMAIL或傳真方式報名,報名成功將寄發EMAIL通知。(報名表下載)
聯絡人:單小姐、溫小姐
電話:(02)2302-1122#18 溫小姐
FAX:(02)2302-0101
Email:teiaet@gmail.com

* 由於主辦單位經費限制,兩天論壇僅備有茶點,原則上中午不供餐。另外,為因應個別情況,辦理單位將保留變動之權利,請密切注意網頁最新消息。

本活動兩全天分八大主題,詳細活動議程請參閱報名表

(1) 主題一:集民力做永續—環境信託的緣起趨勢與國際概觀

該主題關注環境信託運動發展的整體意涵,為什麼我們要提環境信託?
不僅僅是具有國家級景觀,或是明星級保育物種的地點,都市的綠地、鄉間的原野、這些在你我周遭的土地,更需要被保護與照顧!「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每個個人都有權利讓自己生活的場域有更高的環境品質。因此,我們思索的重要課題是:如何運用民眾的集體力量,共同參與維護環境生態?

與談人介紹:
王俊秀 博士(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孫秀如 女士(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暨志工中心主任)

(2) 主題二:他山之石—英、美、日環境信託面面觀

信託法的概念是來自於英美法系,和台灣法律所採用的歐陸法有所不同,即便有些英國使用的公益信託法案在台灣並不適用,但公益信託基本的概念卻是不變的。因此,有長久發展經驗的英、美、日三國其公益信託的發展模式與操作實務,都是我們重要的參考指標。

與談人介紹:
黃心蓉 博士(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丘如華 女士(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邀請中)

(3) 主題三:國際行動經驗分享—英國公益信託交流學習

環境信託在台灣尚屬於起步階段,完成信託契約的擬定僅算是環境保護的初期工作,接下來相關法律與制度的健全、棲地營運管理與環境教育規劃帶動民眾參與更是決定棲地是否能永續經營的關鍵,因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7至8月間,實地前往英國,除參與英國信託組織的志工活動外,更深度訪談重要的英國公益信託組織;透過此行至英國,向以信託推行、棲地管理及環境教育帶領為主題的團體取經,體驗其精神實質操作內涵。

與談人介紹:
彭瑞祥 先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主編)
單德榕 女士(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與志工中心企劃專員)

(4) 主題四:打造永續夢土—棲地經營管理的實務

公益信託是一種取得土地的方式,但棲地保育不僅只是「擁有土地」就可達成,這只是一個開端,後續的經營管理方才是棲地保育是否有效的關鍵工作。放任荒野自然演替也許是一種棲地經營的模式,但面對外來強勢種的入侵,台灣原生生物是否有可能在資源環境不良的狀況下,演替回我們的土地?又,若是溼地最終將走向陸域化,我們是否要刻意去營造溼地環境?這些相關的細節與實務經驗,是我們在教科書上所學不到的部份。在這場主題中,即會針對棲地經營管理的經驗、甘苦等進行分享討論。 
 
與談人介紹:
葉再富 先生(關渡自然公園環境部組長)
吳仁邦 先生(台南市社區大學專案經理、前官田水雉復育區助理研究員)

(5) 主題五:台灣公益信託的發展—台灣公益信託制度發展現況與解析

對於甫推動環境信託的台灣而言,因考量到民眾的接受度,目前理念推廣上仍需要努力建立共同的認知。台灣的環境信託,相較於英國與日本的發展,整整落後了近50年。除了因為國情文化與政治環境的不同與限制之外,政策法律上的配套闕如或不完備也更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1996年通過的信託法第八章中才正式明文規範「公益信託」的法源依據,然而依信託法第72條明訂公益信託需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監督,而有關公益信託的許可條件與監督辦法則在第85條中,明訂交付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之。換言之,若事業主管機關不積極主動訂定相關辦法時,即便要推動公益信託之法人團體亦將面臨無法可申請許可的困境。
  
與談人介紹:
黃荷婷 女士(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科長)
詹順貴 律師(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

(6) 主題六:夢土難得? ─ 台灣土地分區問題

環境信託的終極目標是在進行棲地保育,但募集土地的過程中,什麼樣的土地是值得保護、又怎樣的地主會願意將他的土地交付公益呢?
自從台灣加入WTO之後,農業環境改變,政府以休耕獎勵來鼓勵農民放棄農地;山裡的果農也轉為造林工作,但更多的狀況是農夫因為年邁且後輩不願再接手務農工作,而放棄了這塊土地。此所衍生的結果,一是任由土地荒廢自然演替,另一則是土地遭違法開發興建農舍。不論何種情形,我們必須面對的是台灣整體的土地分區使用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又,現今的土地管理與使用制度是否真的符合社會現況與需求?無人管理的國有土地,是不是可以託付民間團體進行棲地經營管理?
在這個時段中,我們計畫由台灣的林地與農地使用與分區現況,來做解析,並討論如何合法有效的尋得環境信託的土地。 
  
與談人介紹:
李永展 博士(桃園縣城鄉發展局局長)
顏愛靜 博士(政大地政系教授)

(7) 主題七:公益或工具? ─ 公益信託推動面面觀

除了『環境』信託外,公益信託尚有許多可能性,在英國就有各式各樣的公益信託組織,關懷的層面涵蓋社會福利、資訊公開、文化資產保存等。
台灣第一件文化公益信託-「公益信託台北市古蹟保存與發展基金」於2004年即開始進行,由建華金控旗下安信信用卡公司於2003年9月發行「台北好玩卡」,將持卡人每筆消費金額提撥千分之三點五做為公益信託基金,目前由永豐銀行擔任受託人負責管理運用,此信託基金主要是用於台北市的古蹟修復與教育推廣工作上。但有更多的公益信託反而成了富人避稅的工具,在這個時段中,我們將進一步了解信託業界進行公益信託的實例分享,並探討如何落實公益信託的公益性。 
  
與談人介紹:
永豐銀行公司代表(邀請中)
黃子晏 先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8) 主題八:希望的種子 ─ 推動中的台灣環境信託案例

台灣有許多環保團體,一直努力在建構環境信託的案例,例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2000年創會開始,即在推動環境信託的工作,2006年也獲得熱心地主的支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