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石鄉的學生從國小畢業後,若要留在尖石念國中,就要到距離鄉公所不遠的尖石國中就讀。鄉公所附近算是熱鬧的地方,除了尖石本地人之外,還有不少觀光客來來去去,以及照樣很忙碌的水泥業者車輛不斷往返,揚起塵土。
觀光DM背後的辛酸
走到街道上唯一一家連鎖便利商店,還沒先看到商品,在最顯眼的架上會先看到一整排都是鄰近的溫泉業者DM。從觀光客角度來看,這似乎相當便利;但從在地角度來看,這些隱藏著玄機的DM,代表著原住民保留地遭人炒作、水土保育問題、泰雅族人土地不斷被觀光政策消費。
為求學 4點半起床
要到尖石國中前,必須先走過一段很陡的坡道。幾乎斜到35度角以上,訓練行人的肺活量。尖石國中240位學生,98%都是泰雅族人,僅有少數的漢人。但有3位主任、2位老師為泰雅族,對學生認識程度相當足夠。
學生來自尖石前山、後山,前山學生不必住校,但後山學生路程遙遠,多半就會選擇住校。以沒有住校的那羅部落學生為例,學生必須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搭上公車,才有辦法在7點準時到校。
讓學生找到舞台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說,至善進入尖石服務,協助尖石國中成立街舞社、熱音社,並且請在地的社工負責聯絡新竹的大學生到尖石做課輔、陪伴,幫忙老師與舍監的宿舍管理。「重點在於讓學生培養信心,在課餘時間時,有年紀比較接近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陪他們聊天。」
洪智杰說,國中年紀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對於老師教導不一定會接受。但經由社團活動,發揮學生的長處,讓學生找到舞台,學生們情緒上也會較為穩定。
至善透過「民國100年陪你長大—愛的果實」計畫,邀請藝人許茹芸到訪尖石國中,和街舞社、熱音社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
有學生告訴許茹芸,每當跳舞的時候就很快樂,心情很放鬆;許茹芸則說,原住民學生的樂舞天分有目共睹,除了要珍惜老師與社工們付出的熱情,更要相信自己的專長,發揮天分。
熱音社的社團指導老師曾文凱是那羅部落的泰雅族人,他也是尖石國中畢業的。曾文凱說,以前學吉他是自彈自唱,因為有心自學所以才學得會。曾文凱也勉勵同學們,真有心要學習,就多運用學校提供的資源。
孩子聲音需被傾聽
至善駐點社工魏心俐則說,住宿的學生有安排課輔時間,課輔是由清大或交大的學生到尖石國中來上課,至善會負責交通。一周2次、一次2小時。「但最主要的功能不一定在於課業輔導,學生很需要有人陪著說話聊天,訴說國中年齡的煩惱,或者規畫未來。」
魏心俐說,陪伴需要長期性的關懷。住宿生只有周五下課時可以回家,回到家中大人也不見得都在家,可能因為工作必須外出或者長期在外地打拚,這時心理的支持相當重要。
四處求職圖溫飽
尖石國中教務主任吳新生說,尖石的家長職業多半以農、工為主。務農的話範圍大約都在尖石,做工就不一定,雖然都是短期工,但要看工地地點,板模或建築工都有。也要看景氣,景氣不好的時候,就會看到許多人都回到尖石來。一些經濟能力稍微好一些的家庭,則有可能是帶著孩子離開部落,不會繼續留在尖石。
吳新生說,住宿的學生大約50人,都是後山的學生,每周五有一趟專車往返後山。他也特別提到,學生的族語能力應該要加強,但學族語最好的地點應在家庭。學校每周只有一堂課能上族語,時間極短,效果當然沒有從小在家使用族語來得好。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