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答案的一堂課
一月的學測考完了,緊接著是五月的基測以及七月的指考,然而,在所有考試的每一道考題都有標準答案,只有作文沒有標準答案,再加上作文分數的比重向來不低,當大家分數旗鼓相當時,要如何寫一篇好文章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往往成為能不能進入一間理想學校的關鍵。不過,閱卷老師心目中的好文章是什麼呢?現在大部分考生容易犯的錯誤又是什麼呢?
一月的學測考完了,緊接著是五月的基測以及七月的指考,然而,在所有考試的每一道考題都有標準答案,只有作文沒有標準答案,再加上作文分數的比重向來不低,當大家分數旗鼓相當時,要如何寫一篇好文章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往往成為能不能進入一間理想學校的關鍵。不過,閱卷老師心目中的好文章是什麼呢?現在大部分考生容易犯的錯誤又是什麼呢?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我覺得這是鐃富深意的一篇教育性質文章值得大家深思熟慮,細細咀嚼品味。張葉彬。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說房屋仲介者徵才,需要看到的是面試者的文筆作文能力,邏輯表達首重。回觀自己從小到高中的國文課,老師都直接讓學生繳交文章,卻沒有教導如何撰寫或引導論述寫文章的方法,國內教學的方式跟方法的確是有問題。至於寫作者生活經驗的缺少,在新聞中也引導出問題所佔比例不大,能讓作文順通表達的學習模式,除了創造力外,更重要的還是討論及思考,才能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文章。
要寫出一篇讓人讚賞的文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往往在書寫上會缺乏靈感,或是少了老師的引導,會讓學生不知從何下筆。
現今的作文教學或是國文課教學,也不再是硬梆梆讓學生背誦,而是透過老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希望的報導:除了作文之外,還有哪些科目在教學上有改變教學方法?
現今社會的學生作文能力低落,並不能完全怪罪於學生本身。雖然缺乏生活經驗是個重要原因,但在這原因背後卻有更多需要思考的問題,在求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是整天唸書,早上一大早去學校,放學後去補習班,回家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每日的生活大都是如此,哪裡有機會品味生活、體驗生活。作文不好,有時候是沒有興趣,或缺乏對作文的認識與理解,而最後因為升學需要變成一種壓力。我覺得作文能力低落背後還有許多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以前的作文課是,老師在上面寫題目,下面發範本,大概說一下要幾段,要有結尾,然後就說什麼時後交,就結束了。
所以這大概是為何我們作文程度不高的原因了。老師們既然都不想有那個心去好好教導學生,學生作文程度爛也是相當然而的。
還有也跟我們上課的方式有關。因為學生幾乎每天接觸書本知識的時間很多,而課外的一切反而有限。大家不是每天上課、補習、功課,就還是上課、補習、功課,要說有時間接觸課外的,也少之又少。倘若我們的學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考試考試,而是有更free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揮做感興趣的事、用輕鬆的方式去教作文,例如讓學生去國家公園或大自然中做仔細觀察,透過這種方式去親身體驗,才能寫出的文章,那麼或許學生們的程度就會有所提升。
為什麼現在學子作文寫作能力低落?學生推說是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但真的是這樣嗎?看看如今現代科技進步,想知道什麼只要上網Google一下都能隨手拈來,但問題卻是出在我們不去思考、也不想知道,現在人的淡漠與節奏快速的生活步調,養成了我們安於當隻井底之蛙,不管時事,也不關心周遭的人事物,只想著自己的生活該如何過就好。試問地基都沒有打好了,哪裡能蓋大樓?
一天下來,大概最困擾我們的問題便是「等下下課要去哪裡吃飯?」了。
而台灣的教育方式也是造成學生思想僵化的一大推手,華人社會普遍重視數字成績,學生們為求好成績,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老師教的東西統統照樣寫下,再原原本本地記到腦袋裡,不是照抄課本就是錯。害怕犯錯不及格的我們,哪會去想今天我為什麼要這樣子背書?
作文,是抒發是議論,是觀察也是體會,我們的腦袋與心靈都被死板的公式、忙碌的生活雜事佔據了,誰還會注意生活環境的細節?雖然我的腦袋迴路也是覆滿了灰塵,但我希望一點一點的擦拭,總是會有弄乾淨的一天。
學生作文能力下降,原因可能是經驗不足無從下筆,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點是出在教育制度。台灣的教育追求的是速成,不斷把問題的答案拋給學生,學生唯一的工作,就是將它記熟,寫出最標準的答案,雖成績是亮眼的,但這填鴨式的教育,抹殺了學生本應該有的創造力及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往往只是在等待答案,沒有尋求答案的動力。寫作,是要我們對生活有所體悟、觀察而創作出來的,但如果我們缺乏觀察的動力及能力,只求拿高分的技巧,學生的創造力只會日漸低落,少了這能力,退步何止只是作文而已。
沒有答案的一堂課
現代人的寫作能力低落,其實原因真的不能單單歸咎成一個。現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成天被書本考試包圍沒錯,但是速成的作文教學也是另一項扼殺,而且現代通訊那麼便利,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多是為聊天才敲敲打打,甚至之前網路上為求便利還出現所謂的火星文,如此結果讓「寫」不再成文,變得只是簡單表達意思。所以每當要求學生要寫出完整一篇作文時,人人就聞之色變,在桌子前坐再久也只是神遊,真要凝聚些想法,卻又是拼拼湊湊、句句不達意。老師為了上課進度和要有作業成績,不可能對班上所有學生個別指導,最快的方法就是發範文,再教個速成寫作模式。
以上這些在我小時候都經歷過,就連課外補的作文班也是如此,回想一下當初自己真的就只是依樣畫葫蘆,將課上範例套上自己的話繳出去交差。假如老師沒提供例文,這下真的猶如給我們的不是一張稿紙,而是一場酷刑,臉上表情瞬間好比蒙克的吶喊,心裡則已經飛快盤算救兵人選。過往總總窘境也曾讓我能不寫作文就絕不提筆,心中甚至隱隱會對自己的文筆感到自卑喪氣。
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很幸運,因為大考增加作文而有機會再重習這項曾經被忽略的能力,甚至在社會反思後給的不再只是魚,學校、補習班願意開創出更多多元教學,同時更注重幫學生找出靈感,創意發想不會只從發呆獲得。
沒有人一開始就瞭解如何寫作,就如同說話一樣,而我認為這個問題的始因來自於時代環境,那我們要努力不就是該怎麼打破與創造新的文學寫作環境嗎。
基本上,從中學到現在大學,作文課所能學到的往往都是作文的結構,起承轉合,接下來不外乎都是這類的寫作"技巧",甚至是有老師聽到作文寫的多文筆才會好,就一直要學生不斷的寫,但是卻沒教怎寫會更好,不過我想學生的確也有責任,因為文筆好壞跟書讀的多不多也是有關係的,多看書增廣見聞也是現代被電子產品,流行包圍的學生所忽略的
還記得小時候上作文班的情形,那時對於創作文章是感覺新奇有趣的,真的就像是報導中的那位女同學說的,來到這堂課感覺到許多靈感;而且感受到在作文裡的知識學問是非常廣闊深遠的,可以透過各種文章格式修辭近而紓發生活經驗及心靈感受。然而在隨著學校日漸增加的繁複課程,課業的壓力逐漸使當初對創造文章的喜樂被覆蓋過去,導致後來只要提到作文就讓人不知所措,不僅是對生活經驗感受的缺乏,還有課業壓力使人無法再從文章中得到創作滿足的關係,開始對書寫文章感到迷惘及慌亂,死板的題目依照固定的作文公式,寫出一篇篇乏味的文章,甚至有時字數還達不到標準,草率的完成如作業般的文章,作文在這階段好像已失去原有的意義。也許社會大眾不該只是去注意到年輕學子日漸下滑的作文能力,也該注意到學子們在繁重課業下,又怎麼會有時間抽空紓發心情並感受生活而能提升作文能力的問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