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重現歷史
【記者黃婉茹/北市報導】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坐落於大稻埕大同警局分局三樓,由於建築物為古蹟,沒有顯眼的招牌,卻記載了台灣歷史重要的里程碑,從開始到最後,呈現最真實的「台灣精神」。
新文化運動源自大稻埕,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在現今延平北路創建台灣文化協會,當時正值民族主義蓬勃發展時期,臺灣人民逐漸覺醒,開始思考如何爭取應有權利,於是走上街頭,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各種社會運動沸沸揚揚的展開,舉辦各類學術講座、辦報和演出文化劇,積極發展台灣特有文化,提升台灣文化水平。
「當時可說是台灣思想最澎湃的年代,比戒嚴時期的黨外運動還轟轟烈烈。」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執行長蔣朝根興奮的說到,身為蔣渭水孫子的他,對於新文化運動這段歷史的情感也格外強烈,責任感使然,讓他全然投入其中,和紀念館相關的大小事宜,他從未缺席。
選擇創立於此,是因大同分局前身為北警署,台灣文化協會領導人蔣渭水曾多次被關入其中,又大稻埕為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地,種種歷史因素,再加上找不到更適合的地點,於是選在二OO六年十月十七日,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八十五周年之時,舉行掛牌儀式,開始舉辦各類展覽,收藏豐富的文史資料,試圖將歷史重現於世人面前。
館內展覽以新文化運動為核心,開館後第一個展覽為「台灣新文化運動展」,展出當時的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第二個展覽為「海運的立體新世界」,告知當時怎麼利用海運爭取台灣人的權益,如何將視野提升到世界,因船輸出文化亦也輸入新的文化,而現正舉辦「空運文化的立體新世界」,說明台灣人如何利用飛機,到日本上空灑下抗暴傳單,宣揚民族思想,下一檔則預計展出台灣的歌謠,失傳已久的大稻埕行進曲,也將精彩重現。
「這裡將變成台灣獨一無二的紀念館。」蔣朝根自豪的說,因強調歷史的真實原貌,對於史料紙本文獻的收藏格外重視,許多收藏家也大方提供珍貴的私人蒐藏品,除文物展外,紀念館也搭配展覽舉辦社區活動,例如蔣渭水大稻埕行跡導覽,帶領民眾參觀蔣渭水紀念公園及鄰近古蹟,同時配合警察局防治犯罪宣導活動,參觀警局及水牢等,蔣朝根提及:「許多學校的老師及學生都會來此參觀,認為這是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但在現今這種政治氣氛下,常會遇到反對的聲浪。」蔣朝根無奈表示,由於台北市又在藍色執政下,許多人曲解了創建紀念館的宗旨與意義,認為他們有其政治目的,忽略了最初創辦的真意。
對於未來,蔣朝根心中已有藍圖,「警察局在新大樓建設完成後,將進行搬遷,紀念館會重新進行整體規劃。」他預計將在二樓成立戲劇廳,廳內播放當時演出的文化劇,並會提供收藏家展示的空間,展出自己的蒐藏品,並且將原先的停車場綠化,變成一個可以說故事,或舉辦戶外劇場、音樂會的空間,蔣朝根表示:「我們不希望讓紀念館變的太過單調死板,希望可以發揮創意,創造出不同的特色。」
在館內服務的志工林晏如則說:「紀念館展出的主題都很好,只是媒體曝光率及民眾參與度不高。」許多人以為是單純介紹歷史及文化,所以不感興趣,若在宣傳時能多加強調展覽的特色,一定會更具吸引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