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偲旂、王建智 / 台中報導】
隨著土地開發的腳步加快,臺灣特有種石虎的棲地不斷縮減,生存面臨嚴峻挑戰。為了守護這片土地上的珍貴生命,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攜手石虎保育協會推廣友善石虎農作,農民只要取得有機、產銷履歷或綠色保育標章等驗證,需要保留石虎所需草相,並且不使用毒鼠藥、獸鋏且不放養犬貓,即可獲得「友善石虎農作標章」。
位於東勢區的水寨一方休閒農場,便是響應這項政策的典範。農場主人羅容欽於112年榮獲「友善石虎農作標章」,這不僅是對農場生態的肯定,也讓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更是對他與妻子李素秋多年來堅持友善耕作的最佳回饋。而他也認同石虎保育協會對於生態的理念,所以107年石虎保育協會找到他時,就決定改變原本的農作方式,改為對生態傷害較小的方式。農場共有三區,其中一區曾拍攝到石虎身影,於是那塊區域就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即使這意味著產量將大幅減少,現在是有提供給遊客去做採集的體驗活動。
羅容欽細心地講解他如何友善耕作 ( 攝影 / 王建智 )
羅容欽從開始的傳統耕作到友善耕作,最大的差異就是對於生態的影響, 為了兼顧生態,寧願麻煩一點,他的果園全部不使用除草劑,少了化學農藥的幫助,病蟲害防治變得困難許多,果樹的生長也受到影響,所以產出的水果也沒辦法像一般噴灑農藥的水果一樣漂亮。友善耕作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農場另一位女主人李素秋說縱然拿到友善石虎農作標章和產銷履歷,拿去果菜市場時卻發現標章並未帶來實質的效益,不會因此加分,而消費者對水果一視同仁,並不會因為有標章而賣得比較好,反而因為水果外表沒有那麼漂亮而考慮是否購買。
遊客可以在農場裡做採集的體驗活動 ( 攝影 / 王建智 )
羅容欽說友善農作不僅僅是為了石虎,也是為了整個環境和其他共同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野生動物,每當談起這些可愛的鄰居,羅容欽夫婦臉上神情充滿自豪,曾拍攝到食蟹蒙、白鼻心、山羌及石虎的身影,因為想要與生態和動物共存,才會進行友善農作,他說如果可以的話,農民要想到生態、環保這些事情,去學習與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才會更好。
羅容欽讓我們看到一位農民對土地、對生態的深厚情感。他們的堅持與努力,不僅為石虎提供了安全的棲息地,也為我們樹立了友善耕作的典範,讓我們看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希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