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放心理假 高中職也跟進
(bite1)吳同學:大一下準備轉系,壓力有點大,所以請了心理假調適狀態。
標一:新型態假別 心理假供喘息空間
OS:對於吳同學而言,心理假就像一個緩衝期,壓力大時可以好好休息,像吳同學一樣透過請心理假調整步調的學生不在少數,這正是教育部當初設立心理假的初衷,希望能讓學生在短期心理不適時,請假平衡身心狀況。
標二:心理假恐被濫用 別急著下定論
OS:心理假作為新型態的假別,如何判定標準成為一大考驗,依多數學校規定,請心理假不需檢附證明。台大學務長朱士維認為,學生願意請心理假對外求助,是心理假的核心價值。
(bite2)台大學務長:當學生願意用心理假,先不要急著說他是不是亂用,先不要急著下這個定論,而是先透過學校的輔導系統,來了解發生的事情。
標三:心理假成雙面刃 考驗學生自律性
OS:心理假成為學生調整狀態的選項,卻也考驗學生的自律能力,有些人擔憂心理假成為學生翹課的理由,也有人持反面意見,認為不能因噎廢食,忽略真正有需求的學生。
(bite3)銘傳大學學生:不能因為說會有被濫用的情況,我們就去避免掉,有真正需要這樣需求的學生。
標四:身心調適假上路 成效待時間檢驗
OS:繼大專院校開放心理假後,高中職也在113學年實施身心調適假,每學期3天,需家長同意。高中職身心調適假成效尚待時間檢驗,但唯有知道心理假的意涵並妥善運用,才能讓心理假發揮功效。
記者蘇羿慈 廖思柔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