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影像修復尋找佚失的歷史

2024/10/10 22:24
2,901次瀏覽 ・ 1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5
檢舉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
曾吉賢所長

這些舊的媒材裡面
不管是膠捲磁帶
甚至未來數位檔案裡面
甚至光碟影片都會有很重要的歷史影像
那這些影像承載的整個
可能是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地區
這個家庭很重要的一些影像記錄
那如果因為媒材的發展
就把這些影像媒材給丟棄了
那就非常可惜

照片

每次推出一個新的媒材
然後舊的媒材就很容易被拋棄
那一來是因為這些媒材的發展
並沒有為這些媒材的延續性
做一些比較妥善的處理
這些不同的時代的媒材出現的時候
就會讓大家很容易把上一代的媒材給丟棄
那再來是這些媒材並沒有相容性
比如說膠捲磁帶數位檔案
這三種完全是不一樣的媒材
那這些播放的設備
比如說膠捲的放映機
或者磁帶的錄影機
都沒有繼續生產
那再來是維護的人員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所以變成說過去舊的這些媒材
就會成為孤兒
就不斷的被取代之後他就變孤兒了
現在不容易再閱讀
不容易再拿來做延伸使用
這些歷史影像放越久
它的價值就越高
越可以作為以後的學者
或是許多的專家
去研究臺灣社會以前的樣態
非常重要的影像文本

照片

目前修復影像大概會分兩類
一類是膠捲一類是錄影帶
那膠捲基本上如果膠捲找到
然後他應該已經有點發酸
或者是會甚至沾黏
甚至他的片格會損毀
那影片的接的地方
可能都已經過去長期以來
那些膠帶都已經退化
我們必須要透過一些物理修復的方式
等到這些完成物理修復之後
就做清潔
那清潔之後
就做數位掃描
把這些膠捲再進到那個掃描機裡面
1秒24格的方式掃成24格24個檔案
之後再進行逐格的修復
一格一格修
把上面的人為所造成的刮痕
或者一些損傷
再把它用數位軟體修復回來
所以這是膠捲修復的部分
那另外一部分是磁帶的修復

照片

磁帶它是錄影磁帶
它可能會時間一久就可能會脫磁
甚至會長黴
那以臺灣的天氣來講
很容易就是產生這些
造成磁帶損害的這些天然的條件
那我們目前就是把磁帶
就把它打開了然後把這些黴給去除掉
去掉之後再找一些舊的這些放映機
再把影像轉成數位檔案
未來的科技發展會非常快
就用AI就用虛擬的插件的方式
把它圖產給增加
用虛擬的方式
那這項科技正在發展中
這也是未來這個磁帶修復
非常重要的技術

目前我們南藝大音像藝術媒體中心
總共修復了很多的影像
包含了臺灣第一部自制的歌仔戲電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
它是35毫米的
我們用自己的方式
自己成立數位修復小組
把它修復好

照片

那我們也從這個資源回收廠
找出一部非常重要的
而且佚失的影片叫媽媽為著你
這也是非常特別的案例
因為他已經在資源回收廠上泡水了5天
事實上我們用很多的人力物力
把它給搶救回來
就希望做一個典範的示範效果
讓大家知道說即便在這樣惡劣條件下
我們還是可以把它修復
我們我們也數位轉檔
非常多很重要的家庭錄影帶
大概也辦了大概將近60場在臺灣各地
希望家庭把自己的
家庭錄影帶自己修復好
就家庭成員
自己修復自己的家庭錄影帶
孫子修復阿公以前的錄影帶
那這種家庭的影像
因為這些工作坊的舉辦
然後不會丟棄
反而可以成為
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影像文本

照片

包含了宮廟的一些過去的習俗
禮儀的一些節慶的影像
或者家庭的8毫米的影像
我們不斷的在在搶救
也不斷的在修復
那這些東西
事實上我們也希望國家可以重視
就是說不是只有播影中心的片庫
需要修復需要去再現被看見
更重要是藏在民間的影像
目前臺灣的某些角落
還有很重要的臺灣歷史影像
甚至在海外
曾經殖民過臺灣的國家
這些國家或許都有臺灣珍貴的歷史影像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工程

照片

音像紀錄所畢業生
高寬皓

我做磁帶修復
然後去做錄影帶修復工作
我是因爲覺得可以跟民眾比較貼近
那他們拿出來的錄影帶
就是有可能是他
這二三十年他都沒有再看過
他結婚完二三十年都沒有看過
那我們怎麼透過這個工作坊
教他怎麼修復
然後到最後
想辦法讓他可以再看到那個畫面
對我來說
他們看到這些東西會是比較重要

音像紀錄所學生
藍天歆

一開始接觸修復電影的管道
也是從播影中心那種比較商業化
然後從經典片子的數位修復開始接觸
然後進來學校之後就是會開始意識到
就是家庭影像
或者是所謂的孤兒影像
就是這種比較是
跟在地居民比較有連接的東西
引起我更大的興趣
然後也想要推廣給更多的人知道

音像藝術媒體中心助理
陳佑禎

他們出去搶救
然後搬一些文物
然後搬一些物資回來
我是負責拍攝的那個人這樣
然後我覺得拍攝過程比較有趣的
就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人搶救文物的時候
我如果沒去的話
大家就是搬的很辛苦
然後流的滿頭汗
然後在一個很髒亂的環境
沒有人會看到
然後所以通常我在現場就是會
除了看那個現場的文物是什麼東西以外
然後可能會特別抓一些
就是學生們還有老師們
就是搬運過程那些過程做記錄

照片

然後因爲我們中心也有一個YouTube頻道
然後最後我們會把這個搶救的過程
變成一個小小的短片
然後讓更多人看到
我們南藝大媒體中心還有映像紀錄研究所
有在做電影文字的搶救跟保存
然後就是還是希望透過媒體的力量
讓大家看到我們有在做這件事這樣
大家可以回家看一下自己的家裡
還有沒有錄影帶
然後家裡甚至有搞不好還有膠捲
然後就可以找出來
然後找我們轉檔
然後避免重要影像流失這樣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
曾吉賢所長

我們在過去五年的這樣的一個時間裡面
我們常跟臺南市文化局合作
甚至我們發展了一臺胖卡車
叫home movie car家庭錄影帶車
我們到臺南市各區去宣傳搶救家庭錄影帶
我們就希望先從我們地方在地開始
當然我們也不會只有在臺南而已
也去了其他的各縣市
甚至我們到了海外
宣傳搶救家庭錄影帶
那所以我們一直很在乎南藝大
臺南藝術大學所處的這樣的一個偏遠的環境
我們倡議的就是
我們踩在民間的位置上
我們踩在偏遠的地方
所以我們能夠理解偏遠的困境
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這個地方

照片

甘之如飴的地方
因為我們希望能夠發揮更多民間的
在民間搶救歷史影像的
這樣的一個功能
那我們也希望補足臺灣
沒有辦法照顧到
這麼多地方上面的一些歷史影像
這樣的這樣的一個狀態
所以我覺得這是好事
就是國家和國家電影中心
做屬於國家典藏這些商業的
或者重要的這些作者導演作品
可是民間的影像需要人來做
那我們義不容辭來承擔這個工作

公民記者許家睿台南官田採訪報導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