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學者建議客家應先正名為頭家或Ngai

2024/07/25 21:33
7,583次瀏覽 ・ 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近日教育部依據行政院2022年8月22日的決議(臺文字第1110025587號文)將「閩南語」正名為「台灣台語」(簡稱台語)。此事引發少部分支持藍營的客家團體在社群媒體抗議,並連署發動群眾到文化部即將辦理的第二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裡抗議。

成大台文系蔣為文教授表示,若照這些人反對台語的邏輯,身為台灣的大學之一的成大也該稱為台大,憑什麼只有台大稱為台灣大學? 蔣為文指出,問題不在「台灣台語」,而是認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他於Facebook發文:客家應先正名為「頭家」或「Ngai」才有資格批評其他族群!建議客家族群若要摒棄外來者心態,要先從族群正名開始。

照片

*****************蔣為文全文如下: ****************

客家應先正名為「頭家」或「Ngai」才有資格批評其他族群!

當前台灣政府及社會習慣以「客家人」來稱呼那些使用Hak-fa (客話)及自稱為Hak-ngin (客人)的族群。其實,「客家」並非統一的族群名稱。在不同時期及不同區域,各有不同的名稱來稱呼我們當前常稱的「客家」。在戰前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台灣總督府在戶口調查簿欄位常以「廣」(亦即廣東人)來稱呼客家人。在越南,不同區域也用不同稱呼來稱呼客家族群。

台灣人認知的 “廣義客家人”,在越南北部常稱為người Ngái,南部常稱為người Hẹ (字面為「華夏人」之意思)或người Sùng Chính(「崇正人」之意思)或người Hakka (「客家人」之意思,該詞用客家語發音)或người Khách gia (「客家人」之意思,該詞用越南語發音)。

「客家」此一詞逐漸被廣泛使用與中國國民黨客家籍歷史學家「羅香林」於1933年出版《客家研究導論》一書有關。該書論點主張客家民系是中原正統漢人的後裔,歷經多次戰亂才從中國北方逐漸移居到南方。客家民系主要零星分布在江西南部、廣東東部及福建南部區域。由於客家人移居到這些區域之前,當地都已有為數不少的居民,因此客家人常被稱為外地來的人。這種情形就如同戰後跟隨蔣介石來台的軍民常被台灣人稱為「外省人」或「阿山仔」一樣。或近二十年來台灣有許多來自東南亞不同國家的通婚新移民,在台灣常被統稱為「新住民」或「新移民」那般。

由於客家民系的祖先是從不同地方、不同時間點從北方移到南方,且人口屬於零星分布在三大省分,故其語言內部歧異最大(有些甚至互相聽不懂)、各地的族群認同與自我族名稱呼也不太一樣。譬如,廣東西部的客家民系常以客語發音、第一人稱「我」的「Ngai」作為族群的名稱,該稱呼在漢字裡寫成「涯人」或「哎人」。許多學者,譬如房學嘉、飯島典子、瀨川昌久等的研究成果都指出:在不同的歷史背景及主、客觀條件下,「客家」一詞並非該族群唯一的族名選擇,而是存在著其他用語的可行性。

某種程度來說,「客家」一詞其實是大中國、大漢沙文主義底下的一個概念用語。羅香林當初出版專書為「客家」一詞定調,就是要證明客家民系是血統純正的北方漢人而非外族。不過,近二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逐漸指出,客家人並非純正的漢人。譬如,中國學者「房學嘉」(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院長)於1994年出版專書《客家源流探奧》指出,客家人是南遷的中原人與當地古越族遺民混化以後所產生的共同體,而非遺留該地純種的中原人。

如果要凸顯台灣客家的主體性,「客家」一詞之外還有不少選擇。譬如,可以選擇用上述的「Ngai」,或用客語發音的「Ngìn」(「人」的意思),或「Thòi-vân-fa」(客語漢字寫成「佁萬話」,意思是指台灣話),或簡單易懂的「頭家」(Theù-kâ)均比 “外來者” 意涵的「客家」來的適當。

或許不少台灣的客家人一開始聽到這樣的主張會不以為然,且認為客家人已習慣稱呼自己為客家人、所用的母語為客家語而拒絕正名。但深思之下將會發現,當客家人認同自己是 “外來者” 、不是本地人之際,憑什麼指責那些台語族群獨佔「台語」一詞?當台語族群拚命與中國切割、凸顯非漢人成分的時候,客家人憑什麼要台語人接受使用「閩南」、「福佬」或「河洛」這樣的他稱?

圖片說明:越南胡志明市崇正會館

國立成功大學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