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學新生: 知識應該是要讓人感到謙卑,變得更單純 –—曾慶豹教授專講「信仰即冒險」

文字-A A +A


曾慶豹教授在東海大學基督教會2017年專講,題目是「信仰即冒險」。

 

「1958年,也許是在台灣第一個、在大學裡、在宗教哲學課裡,講存在主義的牧師,那個人是周聯華。」這是2017年曾慶豹教授在東海大學基督教會專講「信仰即冒險」的震撼引言。

 

在教會大學講存在主義: 基督信仰不怕被驗證

 

在一所教會大學,講存在主義,證明周聯華牧師信仰的基督教是不怕驗證的信仰。存在主義,維基上的解釋如下:

 

要評價一個人時是去評價他的道德行為,而不是他的身份、外貌、學歷、或事業,因為人的本質是必須透過他自己的行為才能被定義,「人就是他行為的總和」。但與此同時,也沒有先天決定的道德,因為所有規範都是人在生命中憑藉自我意識而創造的;此外,人也沒有義務要奉行某個特定的宗教信仰,因為存在主義主張要給人類絕對的選擇自由。存在主義鼓勵人們遵循自己真心信服的價值觀(而非外界灌輸的)來生活,並把這種美德稱為本真(authenticity)。

 

最後這幾句,「人也沒有義務要奉行某個特定的宗教信仰,因為存在主義主張要給人類絕對的選擇自由。」在教會,許多人或許信是信了,但缺乏冒險精神,曾教授指出在目前主流教會中最大的問題,「大學是大學,知識是知識,信仰是信仰,但問題沒這麼簡單。」

 

曾教授的這一番話,令筆者想到,在台灣很多教會,有許多家長抱怨,辛苦拉拔帶去教會主日參加兒童主日學的孩子們,到了大學後就不再去教會了,原因或許也是跟教會無形中教導的反智主義有關。

 

小時候家長還可以保護孩子的生活圈,但是孩子長大了,生活重心也不再是父母建構的世界,會接觸到許多百花齊放的思想和全台各地的學子,思想的衝擊與交流,許多台北的學生沒見過偏鄉家庭,也令他們反思許多人的社會行為和價值觀。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9.12.10

小尖 Carrie

加入時間: 2019.12.10
91則報導
46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給大學新生: 知識應該是要讓人感到謙卑,變得更單純 –—曾慶豹教授專講「信仰即冒險」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88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88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