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客家女聲」與「南王女森」擦出火花

嵌入:
文字-A A +A

遇見「客家女聲」與「南王女森」擦出火花

【林淑媛 王政魁台東報導】

    歡喜扮戲團「沃土計畫」,今年再度來台東表演。於2024年6月8-9日,假台東鐵花村的藍屋及台東客家學堂二場演出。這場表演由導演彭雅玲帶領的客家女詩人「客家女聲」,與台東卑南族資深音樂指導老師林清美,帶領的「南王女森」。以詩歌做深度的交流展演,吸引很多客家鄉親前來觀賞,鄉親聽到熟悉的語言及故事深受感動。

    歡喜扮戲團導演彭雅玲說:『這次表演,我們是客家的詩歌,台東卑南部落的「南王女森」,以普悠瑪的古調一起來結合,來互相支持的一個藝術表演文化交流活動。歡喜扮戲團所有的演出的女詩人,都是在過去幾年,在全台各地得獎無數的女詩人。這次演出內涵分成春夏秋冬,就好像一個大地的春夏秋冬的四季,也如同一個女人的生命的春夏秋冬。那其中呢,有很多的少女的夢想,少女的幻想。從他們小小的戀愛的感覺,就像大地夏天很旺盛,然後到秋天的生命,走向了一個豐盛,可是衰退的日子。然後到冬天等等。最後一些資深的團員,他們比較年紀長了,回到自己的故鄉,就講他們回娘家時的心情。』

    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有一群年輕的南王女森,她們跟著耆老學習古調,也創作詩歌。所有的詩歌,就是他們的文學表現。

    資深音樂老師林清美,從年青時就指導無數的學生團體,表演原住民舞蹈。她說:『我常常講這句話,這語言消失了,你的文化就消失,你的民族就消失了。 所以語言很重要。那我現在退休以後,我創辦高山舞集,編族語教材。87歲我還在做翻譯的工作,我都是用族語去翻譯的。』

    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女森然木柔說:『普悠瑪部落我們的歌詞,我們都會講說是古調,他們說為什麼說是古調呢?就是古老的調子。一個調子,可能就傳了幾千年,幾百年。但是歌詞會一直變,是因為我們那個文學的創作,全部都是在這些即興的歌詞裡面。他們隨著同樣的古調,他們會試著當下的狀況,即興的展現出他們文學的能力。

    客家委員會台東委員彭歲玲,也是客家詩歌表演者。她表示今天這場活動,是一場詩與歌的結合演出。特別是由我們客家的詩歌,還有卑南族古調的詩歌,一起合作演出。她說:『還有年輕人,一起來傳承古謠。因為這個古謠,如果現在沒有傳承,幾乎已經很少人會唱了。看他們演出的時候,你會非常感動。尤其歌謠裡面,很多都是很傳統的語言。如果這個語言不會了,那唱歌謠就更困難了。所以呢,藉由這個方式,來傳承母語。那希望我們在很美麗的語言,美麗的歌謠,還有文化,可以大家一起共同來努力的傳承下去。』

    在這次的演出中,可以看到不論是歡喜扮戲團的女聲,或者是普悠瑪部落的女森。都是老中青三代同堂表演,她們共同的希望,就是企盼藉著詩詞、古調,來傳承客家及原住民語言文化的傳承。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5

加入時間: 2022.07.06

素元

加入時間: 2022.07.06
7則報導
7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遇見「客家女聲」與「南王女森」擦出火花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880篇報導,共12,90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880篇報導

12,90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