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漂流木雕刻 譜寫和平村新生

2024/06/11 09:02
13,65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利用當地資源 再創社區價值

大埔鄉的和平村是曾文水庫的集水區,依靠著水庫在整個大阿里山地區,所以每次只要一下大雨,或者是有很大的颱風,基本上,大量的漂流木都會從阿里山沖刷到曾文水庫來。

和平社區發展協會吳倚豪理事長一直在思考,木材其實可以做成很多面向,既然他們這邊有材料,那有沒有機會用漂流木做樂器,把這樣工藝留在我們這個地方,結果我找到了黃老師,就請他來我們這邊上課,來教我們當地人做小提琴。

提琴製作工作者黃聖彥老師起初是因為認識了吳村長,受到村長的邀約來到和平社區,而他也對這個地方很喜歡,也覺得人情味很不錯,所以在當地教他們做琴也教他們拉琴,最早以前是來一天而已,現在是三天。

吳倚豪表示,他們開設的手工製琴班是免費教人家製琴,也很樂意讓任何地方的人都來報名,不過在製作之前,擔心學員們對於木工不熟悉,所以要先參加大概一百個小時的木工時數,之後會送他們提琴的材料,然後就可以開始在這邊製琴。

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統計,現在本地加外地就有六十幾個學員來這邊報名學做小提琴,學員裡面大部分都有做第一把小提琴出來,除了當地居民之外,還有一位詹大哥是從台南來的。

手工製琴班學員詹永欽表示,他本來就對小提琴很有興趣,但是因為從小就沒有機會,後來知道這裡有在教,所以就從台南跑來這裡,兩年多就做兩把,不過因為他還邊學拉琴,所以花費的時間就比較長。

 

朽木製琴 和平社區特色產業

吳倚豪開設提琴博物館來展示這七年間累積的成品,這些作品多以當地生態和風景為主,在背板的雕刻以及彩繪也獨具巧思,承載著製琴者對大埔鄉的回憶。

吳倚豪在導覽提琴博物館的時候介紹到,現階段他們當地已經有一些成果了,有一部分是剛開始老師的創作,但是現在已經陸續有一些學員的成品,這些展示的琴其實都是可以拉的。

這是他們這邊的第一把琴,那從這個琴頭的部分可以看到,因為大埔有很多的老鷹,它這個刻的就是這裡的老鷹,這些其實都是代表地方特色的一些創作。

和平社區發展協會將在地生活文化與藝術價值融入,化腐朽為神奇,賦予漂流木新生命,為大埔鄉譜出新的樂章。

黃聖彥認為其實台灣很多小地方都像和平社區這樣,只剩下老人家,那沒有人之後,像這樣的地方慢慢就消失了,所以大家願意來這邊做琴,用自己親手做的東西,真的很棒的事情,他覺得這是這個地方最大的意義。

淡江新聞 陳品伃 李品諭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大埔鄉和平社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