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陳柏瑜、林冠廷/嘉義市報導】

 

社區大學常常會有許多居民參與課程,而居民們其實也不一定會了解自己生活的區域的背景故事,及社區的所有面貌,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設計了地方學的相關課程,讓參與的學員們能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區,也能在參與課程的過程中,記錄社區的美。

 

地方學課程 探索社區城市

為鼓勵民眾終生學習,許多社區大學便應運而生。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開設了地方學的課程,讓學員們走進社區,見證社區的發展、記錄周遭的變化。

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城市攝影講師 柯秀真:「一開始的課程設定是因為鐵路高架,所以我們一開始是鎖定這個地方的一些變化。下一學期的課程我可能會去探究一些老屋咖啡,還是以嘉義這邊這個區塊,我們可能還是以(嘉義)火車站這裡為一個點,然後慢慢延伸一點點出去。」

 

地方學深化連結 記錄社區風貌

這些地方學的課程,目標是記錄下社區的樣貌,保留在地的歷史並與社區建立更深的連結。

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主任 鄭硯丞:「因為這個(後驛)社區其實它蠻有歷史的,就是從嘉義市的很早期的日治時期它就已經存在,然後從日治時期到現在它其實整個社區的風貌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為它完全也沒有什麼大的開發或者是大的路進去這個社區,它其實就長成了它那個大概日治時期之後定下來那個樣貌,那個樣貌我們覺得應該要讓更多人認識,然後也不要讓它就是很輕易地就被遺忘,所以才會希望這些課程都可以進入這個社區。」

 

探索社區之美 地方學的新體驗

社區大學地方學的課程能帶領學員們更了解社區的面貌,欣賞社區別具特色的美。

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城市攝影講師 柯秀真:「那比方以後驛來講,小澎湖(聖安宮)這邊,就是這一個區塊這裡的色彩很好拍,就是比方那個鐵皮(屋)它的門可能是紅色的,它的屋子可能不同顏色。我會根據這個地方可能有的東西我就拋出來『你幫我找找色彩,對比色彩還是老(新)舊,就是新舊、大小的東西,然後去(拍)看看。』」

嘉義博愛社區大學主任 鄭硯丞:「要了解這個社區,然後才知道這個社區目前的現況,或者是它以前發生過什麼事情,我們才有這樣跟課程的結合,然後(讓大家)去認識這個社區。」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34則報導
2,203則影音
577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7:49

守護北門牡蠣 台南蚵新氣象

2024-06-17
瀏覽:
1,089
推:
2
回應:
0
9:08

特殊生入班 融合教育的挑戰

2024-06-17
瀏覽:
1,259
推:
0
回應:
0
6:01

融合傳統與創新 新港開臺媽祖會

2024-06-17
瀏覽:
878
推:
0
回應:
0
9:43

山豬吊禁用? 保育與文化的拉扯

2024-06-10
瀏覽:
7,551
推:
4
回應:
0
8:20

理髮旋轉燈 帶你進入美髮摩登

2024-06-10
瀏覽:
3,542
推:
1
回應:
0
10:00

歷史轉身 蔗田間的軌道記憶

2024-06-10
瀏覽:
3,472
推:
1
回應:
0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6,408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3,701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5,267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919
推:
0
回應:
0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800篇報導,共12,89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800篇報導

12,89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