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時光機回到過去 台北老宅之旅

嵌入:
文字-A A +A

標一:北部少有三合院 回溯至年少時期 

OS 

林立的高樓大廈是台北市的指標,但也有幽靜的田野隱身在其中,這裡位於天母地區,保留了許多台灣的傳統建築,但這一間可不只是普通的三合院,更是一家綠色餐廳。 

走入正廳紅色的背景,讓人瞬間回到了小時候的阿嬤家。 

bite(三合院轉型創辦人 Vivienne) 

它其實有保留一個還滿有趣的格局,就是在正廳的後面有一個子孫巷,那讓小朋友就是不經過正廳,也可以自由穿梭在整個三合院裡面。 

OS 

一旁的復古桌子、椅子都是過去曾使用過的物品,而屋內完全保留了當時三合院的格局和建材,過去的豬舍也搖身一變,成了客人用餐的地方。 

bite(三合院轉型創辦人 Vivienne) 

他們需要用繩索,然後固定這個樑柱,然後同時也固定下面的小豬,或者是成豬,對因為以前這邊是豬舍嘛,所以這邊的設計會比較特別。 

OS 

這裡的燈開關在天花板,因為牆壁都是用土做的,重新做開關會破壞建築,因此老闆特別的開關方式,也成了這裡的特色。 

而除了牆壁,地上的凹槽也是當時的水溝,下雨時,雨水就會從天花板滴落下來,再從水溝流出屋外。 

bite(三合院轉型創辦人 Vivienne) 

很多小朋友一進來他們就說,欸老闆娘你們的屋頂好像破洞了,然後我就說不是不是,那是有遮到玻璃的,不然我可能下雨天,都要拿水桶接水了對,這也是蠻有趣的互動。 

OS  

另外,這裡也會有米疙瘩的手工體驗活動,搭配月桃葉,再淋上香味撲鼻的香菇肉臊,讓臺灣的在地米,也有了不一樣的風味。 
因此吸引了不少客群特此前往,空蕩蕩的三合院便是店家需要提前準備食材,才能讓遠赴而來的賓客們有最好的享受。 

這間三合院,不只保留了傳統建築的特色,也讓來此用餐的客人,彷彿回到了小時候在三合院裡跑跳的開心年紀,讓人們感到溫暖。 

標二:霜淇淋專賣店 一種感動與回憶 

OS 

除了天母之外,過去繁榮的大稻埕也同樣充滿歷史,這間位於大稻埕附近的霜淇淋專賣店,過去曾是洗衣店,有不少人聞名而來為了品嚐甜點。 

bite(民眾  應婕玟) 

我們是吃布丁然後還有糰子,跟它的冰淇淋,對那我是覺得口味上是都還不錯。 

OS 

這家店的外觀,保留了昭和時期的建築風格,連招牌的文字都是特地請手繪電影海報的師傅,來復刻出當時的樣貌。 

bite(洗衣店轉型創辦人  陳恩新) 

這個字特別我們請,南部電影院以前,以前早期電影院的海報,都是手工畫的,我們請那個師傅特別來幫我們把這個招牌給寫上去。 

bite(民眾 劉子暄) 

蠻喜歡這種怎麼講,很像POP字體的東西。 

OS 

走進店裡,處處都有昭和時期的痕跡,除了當時的收音機,也有更多年輕人不再看過的物品,當時的書籍也能翻閱來看,只見當時的教育背景一打開都是日文,而除了老屋轉型之外,老闆也說這裡是時代的博物館。 

bite(民眾 周子筠) 

我覺得很多看起來就是,小時候可能會看到的一些小物件,然後就會想要去更了解。 

bite(民眾 曾小姐) 

像阿嬤家的感覺然後那個電視,都還是要開窗的那種木頭的,還蠻特別的。 

bite(洗衣店轉型創辦人  陳恩新) 

其實這個冰店,其實比較像是大人的冰店,他來吃得是一種感動跟一個回憶。 

標三:米行逐漸沒落 仍努力保留產業 

OS 

轉過幾個街口,這間同樣位於大稻埕的餐廳保留了當時的樣貌,讓人回到了清末時期。 

bite(民眾 夏小姐) 

小時候跟阿公阿嬤在一起的那個年代。 

bite(民眾 吳書華) 

台灣鄉下農村的風格吧對,那其實它裡面的硬體也都維持得蠻狀況維持的蠻好的。 

OS 

過去的大稻埕是米行的聚集地,更是熱鬧的地方,因此政府讓店家都整齊並列,造就了狹長的房屋格局。而為了避免採光不足,天井則成為了迪化街的特色。 

bite(米行轉型創辦人  葉守倫) 

它們的建築都比較狹長,比較狹長那如果你太深的話,你中間那個採光跟通風都會非常不好,所以就要在建築物中間開一個洞。 

OS 

除了天井之外,閣樓也是現今房屋不常見的元素。 

bite(米行轉型創辦人  葉守倫) 

你可以看到上面有個這個平板,好那這個平板我們叫半樓宅,把一些雜物就放到那個半樓宅上面,那因為它這個夏天時候會很熱,所以我們現在把它開放出來,整理一下就變成一個展覽的空間。 

bite(民眾  陳佳睿) 

隔間的設計我覺得蠻有趣的,很像以前老式的房子,會有那種比較傳統的木製隔間,然後蠻好玩的。 

OS 

為了傳承米行的傳統,雖然過去的土礱已不再運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效率的電動碾米機,現碾現煮的米飯不只新鮮香甜,這一家更多了一個老建築的味道。 

bite(民眾 曾美娟) 

我知道它是以前是賣米的,它的米飯很好吃,然後我們才覺得說感覺還不錯。 

標四:放慢生活步調 細細品味生活 

OS 

在生活步調快的台北,我們常常忘了要慢下來細細品味生活,而這些地方總能讓我們在放鬆之餘,也回想起來童年的回憶和純真。 

採訪撰稿 彭楷葇

攝影剪輯 呂洪瑋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333則報導
2,985則影音
57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58

力抗罕見白血病 用「美人腿」走出奇蹟

2024-06-05
瀏覽:
4,840
推:
1
回應:
0
5:52

海廢處理妙方 廢漁網滑麗變身

2024-06-02
瀏覽:
4,556
推:
0
回應:
0
3:06

百年工藝迎新生 漆藝走入你我生活

2024-06-02
瀏覽:
4,625
推:
0
回應:
0
1:40

鎔金薪傳 溫清隆金工之路

2024-06-02
瀏覽:
3,256
推:
0
回應:
0
5:20

化災為福 以原生種重新站起

2024-06-02
瀏覽:
8,168
推:
3
回應:
0
1:40

泥作工藝—傳統技藝的亙古之美

2024-06-02
瀏覽:
5,657
推:
0
回應:
0
1:37

越式洗髮盛行 一條龍服務超吸客

2024-06-02
瀏覽:
2,880
推:
1
回應:
0
1:39

精雕細「啄」排灣族圖騰 塗南峰藉木雕重獲新生

2024-06-02
瀏覽:
8,502
推:
0
回應:
0
1:34

高齡劇團偕青年 懸絲技藝盼流傳

2024-06-02
瀏覽:
4,156
推:
0
回應:
0

坐上時光機回到過去 台北老宅之旅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39篇報導,共12,9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39篇報導

12,9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