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視角,觀看藝術山巔上的仙氣

文字-A A +A

《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2024/03/28-2024/06/16
這是南美館開館以來,最大規模的展覽,展間橫跨一館和二館,總共10個展室。

▼楔子
我比較好奇大家走進美術館是什麼心態,是否裝B打卡發限動,就覺得自己是「藝術人」?
身為普通市民,我以「一般民眾視角」,觀看「藝術家們」的個人秀,這個展覽十足的讓我有感而發。深爬展示中的幾個創作,幾乎都來自文化部、國藝會的輔助案。文化部幾時成關懷老人的慈善機構了?用的還是人民的血汗錢。走進美術館的普羅大眾們,我們又如何獲取或以何種角度欣賞「所謂的藝術品」呢?抑或只是一個個一廂情願的推銷員,毫無情感的朗誦忘我的尷尬之作?

▼作品簡介與觀看感
誰是沃克?沃克是誰?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是荷蘭來臺,所有故事最重要的源頭之一,VOC本展直接視為單字發音,中文直譯為「沃克」。

鹿皮、香料、蔗糖、瓷器,都是自大航海時代起,帝國對熱帶遠東著迷的資源,福爾摩沙臺灣,漂浮在海上的珍珠,殖民者帶著他們相對成熟的技術,在各個物產豐饒的島嶼與當地原住民相遇,建立起經濟生產體系。


●〈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2023,複合媒材裝置
我不知道是不是看錯簡介,「一艘丁香製作的船隻模型以及三件藍染刺繡掛件構成」,但我只看到黏土膠沾著丁香,超級像新冠肺炎的病毒株,然後整艘船讓我回憶起國小的美勞課,我對藝術果然還是太淺了。當然我的意思並非沒巧思或低成本,就不是好的藝術作品;而是當藝術價值,太直接強調故事中的元素,例如船隻、香料等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以“黏土膠”沾黏就擺上藝術殿堂,試問觀者應該以何種心情看待?民眾繳稅又付了門票,賞一段愚人自賞。


●〈潮間帶〉,2005-2024 ,複合媒材、物群裝置
「潮間帶藝術偵測站」是2005年啟動的計畫,試圖並置多類別與多學科,產生有如潮間帶般多樣的交互場域,來刺激並且孕育藝術新的可能性與多樣性,潮間帶為海洋與陸地相接之處,是不同物種接觸、界限交疊之處。
呃...好多牛,這是林鳳○廣告嗎?呃...總而言之,我看不出什麼潮間帶。
我試著嫌棄自己藝術造詣的拙劣,因此嘗試與理解該作品〈潮間帶〉,不禁更加茫然,是否所謂的藝術就是「越看不懂,越是藝術」?一隻隻彩繪的乳牛,在作品下方欄位處被明碼標價,自命清高的〈潮間帶〉,似乎也敵不過錢潮的推擠。
我再退一萬步來說,從2005年啟動的計畫概念,將近20個年頭過去了,如今已經是速時代的2024年,藝術直覺似乎沒與時俱進,作品呈現像極我姪女堆滿地的樂高零件。現今網絡已經是光纖世代,美術館卻還在撥接上網,雇用老舊的內涵、讓民眾摸不著頭緒,根本無法共感。我只想說:『文化部、國藝會的補助經費,並不是用來救助「老藝術家」們的。』而是應該要思考並且站在民眾的思維與角度設想,展覽一般民眾能夠理解並且消化的作品。※ 註解「老藝術家」:解釋為不知與時俱進,沉溺在自爽創作的藝術者。

※ 文章之作品簡介來源,為台南美術館《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導覽手冊。
※ 由YouTube影片觀賞:https://youtu.be/zElTsZFV1HI
※ 觀迎訂閱YouTube頻道:@玩不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4.03.22

玩不瑞

加入時間: 2024.03.22
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尚無內容。

一般民眾視角,觀看藝術山巔上的仙氣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62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62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