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中的歷史: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當期特展「跨•1624:世界島臺灣」,以陳列豐富的圖像與器物,闡述臺灣島於世界歷史中的定位。該展除了具備引人入勝的展品之外,適逢臺南市政府歡慶建城四百年之際,還提供民眾再探臺灣歷史的機會。
【圖1】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
進到展間,可以看到類型多樣的展品,包含古地圖與書籍、繪畫、屏風、漆器、銀幣、陶瓷等,結合當代錄像科技的展示手法,化觀展為一場從古到今的時空體驗。
【圖2】東印度及周圍群島圖,1635年,臺史博藏。
【圖3】《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起源與發展》插圖,1646年,臺史博藏。
【圖4】世界四大洲圖・四十八國人物圖屏風,18世紀前期,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藏。
展覽名稱以「跨」字為首,既強調將臺灣島納入全球歷史的敘述中,在時間上,可推前至東西方貿易興起的16世紀中期。空間上,則聚焦臺灣島與海洋之間的緊密關係,以港口城市為單位,串聯東西方貿易與殖民網絡,這當中有著人群與物品的流動,亦有知識與文化的混融。
【圖5】展覽一隅。
有別於一般對歷史展示集中在文字與器物的印象,該展納入極高比例的圖像,既有屬於精緻藝術的油畫,也有流通性強的地圖與插圖,讓民眾能夠以圖觀史,穿梭在記錄式圖像與想像的圖像之間,探索圖像詮釋與歷史真實之間的奧秘。
【圖6】寫有Martzou(媽祖)標題的版畫,收錄於《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1670年,臺史博藏。
【圖7】《荷蘭尤紐士牧師為蕭壠社人宣講及施洗圖》,年份待考,私人收藏。
收錄在《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1670年)中,一幅寫有Martzou(媽祖)標題的版畫,將媽祖、千里眼、順風耳幾尊神祉,置入在狀似教堂的空間中,體現西方人觀看東方宗教的視角。而《荷蘭尤紐士牧師為蕭壠社人宣講及施洗圖》(年份待考)這幅,首次在國內展出,其中的人物外貌與宗教活動,可作為歷史文字的參照。
「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於今年二月一日開展,提供臺灣島歷史再閱讀的機會,也能夠欣賞難得出現在國內的展品。該展展期至同年六月三十日,詳情可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官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