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蔦沐/台南報導】
鹽水國小的前身是「嘉義國語傳習所鹽水港分教場」,設立於明治31年(1898)7月,同年10月更名為「鹽水港公學校」,至今已有126年歷史,為台南歷史最悠久的小學之一。
昭和年間,隨著戰爭的爆發,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在台灣各地興建神社推行日本神道教,遂於昭和15年(1940),在鹽水國小興建了鹽水神社。神社的規模十分小巧,就如同國小會出現的設施一樣迷你,格局也相當簡單,僅有鳥居、參道、石燈籠、拜殿。鹽水神社之社格應為無格社,奉祀「天照大神」。小神社坐東朝西,與日本本土神社坐北朝南的配置不同 (註:蒜頭神社跟東石神社也都是坐北朝南)。
鹽水神社算是學校專屬神社,與鹽水街庄較無關聯。神社座落於校門口旁,師生每日進校園皆須朝其方向敬禮,開學時需要誦唸天皇所頒佈的教育敕語,學生畢業前也會在神社前拍攝畢業照留念。
戰後臺灣各地的神社或遭拆毀或被改建,既然是校園中的神社,便順勢被改成了「大成殿」,即大家所熟知的「孔廟」。實際上,這座小孔廟的內部並沒有供奉孔子神像,也沒有進行過相關的祭典儀式,直至民國62年為了響應政府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才規定應屆畢業生於畢業前需要到此致敬。
鹽水國小神社於民國94年被登錄為「臺南縣歷史建築物」,修復時決定兼顧所有的歷史,恢復神社樣貌之餘,也盡可能保留孔廟建築的意象,成為目前日式孔廟的多元樣貌!
↑鹽水國小大門
↑校門右側走到底即為鹽水神社的所在位置
↑鹽水神社十分小巧,格局也相當簡單,僅有鳥居、參道、石燈籠、與拜殿,社格應為無格社,奉祀天照大神
↑參道旁有參拜步驟之立牌供民眾參考
↑神社基座與主體
↑修建後的神社,除保留建築及裝飾未損毀部分,神社門堵左右重置1對「魚躍龍門」雕花,寓意「期勉師生努力向上」。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