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是臺灣人民的抗暴運動
趁著農曆年假期,隨同子女上太平山。1張門票可以逛兩天;第一天先作森林浴,搭蹦蹦車和漫步見晴懷舊古道;第二天去清水地熱煮雞蛋,然後在鳩之澤泡溫泉。回程期間,抽空去參觀陳定南和林義雄的故居和紀念館,回憶過去的新聞,現在的歷史。
李登輝總統把二二八事件定調為「官逼民反」,是非常正確的。很多紀錄都顯示,在日本統治之下,臺灣人仍然把中國視為祖國。二次大戰之後,對「祖國」的接管,臺灣人滿懷期待。沒想到國民政府所帶來的,卻是一場「大災難」。官員貪腐、軍紀敗壞也就罷了,最讓人民受不了的,應該是惡性通貨膨脹。
查一下維基百科資料和「臺灣經濟四百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在10月25日成立,但日本政府所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仍然繼續流通。當時,「臺灣銀行券」的發行餘額為29億元。
1946年5月22日臺灣銀行開始發行舊臺幣,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以1比1的比率回收日本政府所發行的「臺灣銀行券」。當時,舊臺幣的發行總餘額為33億元。3年多之後,依據官方統計資料,在1949年6月14日幣制改革前夕,舊臺幣發行總餘額膨脹成5,270億元。隔天(6月15日)開始執行「四萬改一箍」的幣制改革計畫,並宣佈,舊臺幣將於7個月後(1950年1月14日)正式停止流通。從1946年5月開始發行舊臺幣,經過短短3年多時間,舊臺幣發行餘額竟然膨脹了將近160倍。但這個還不夠誇張。實際收兌回來的舊臺幣數量更是誇張。
截至1950年4月5日新臺幣發行總餘額擴增至1億9千多萬元。用新臺幣1元等於舊臺幣4萬元的兌換比率去推算,收兌回來的舊臺幣有7.6兆元。最令人想不通的是,1949年6月14日幣制改革前夕,舊臺幣發行餘額的官方統計數字只有5,270億元。後來實際收兌回來的舊臺幣數量卻高達7.6兆元。超額收兌的7兆元舊臺幣,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臺灣的「轉型正義」工作,處理了日本政府留下來的公有財產,以及被遣送走的日本企業和個人所無法帶走的私有財產,遭到不當侵佔的問題。但對於臺灣人民口袋內的錢,被用「五鬼搬運法」侵吞的財產,似乎沒有任何的交代。
美麗島事件發生時,群眾對著軍警喊「臺灣人不打臺灣人」。事後,就有臺籍憲兵因為沒有保護好外省籍長官,而遭到判刑。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把美麗島事件定調為族群衝突;美麗島事件的本質,仍然是「臺灣民主化運動」的重要一頁。同樣道理,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確實也有本省人見到外省人就打的情況。但它的本質,還是民眾為了宣洩對國民政府統治的不滿情緒。因此,李登輝總統把二二八事件定調為「官逼民反」,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二二八事件就是一場臺灣人民的抗暴運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