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
沒有孩子應該被欺侮 家扶呼籲建立校園保護網絡
根據家扶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調查3199位國中以上學生,發現有三成五的學生班上有欺負同學的現象,另有其他調查發現:校園霸凌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學童知情、且多數有被欺負的親身經驗超過六成,僅36.6%從未有被欺負的經驗;近一成經常被欺負的學童(9.5%)雖然不屬多數,但卻可能是被長期鎖定霸凌的弱勢兒少,這樣的數據已造成校園孩子的恐懼;相對父母親也恐慌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位校園霸凌對象。
長期從事兒童工作的家扶基金會王明仁執行長表示,近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有學生被剃光頭,甚至有女學生被性侵;桃園小四貧生遭同學集體欺凌等等校園新聞事件,一再重演而感到憂心。王執行長回想自己求學時間也經常目睹同學被欺負的情形。他強調,很多個案已遭霸凌一段時間,孩子不敢講,學校及導師又沒有察覺,拖了很久才爆發。曾經有工作同仁表示:「家裡就讀國小的孩子,因為不想上學,才察覺到孩子在學校遇到困難,當同仁了解現況後,發現不只是他的孩子受害,還擴及班上多位同學受害。他的孩子面對的是校園一群(小團體)喜歡找他的孩子麻煩,不時擋在廁所前不讓他的孩子進入,甚至捉弄他的孩子,當下就在肢體和言語上給予孩子傷害,這群霸凌的孩子就是要孩子和他們和好。」這件事透過父母用心的建立孩子安全的網絡與學校溝通達到處理共識後,改善了孩子上學的恐懼。由此可見,校園霸凌事件不單涉及施暴者、旁觀者責任探討等單一面向,也與父母的關心、教師職責履行、教室秩序維持、校園安全維護的檢討關連。
家扶針對教育部將進行「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呼籲教育當局必須提供強而有力的後盾、配套,才可有效防範,不讓孩子在角落哭泣;學校應開放納入社工、警政等系統,建立專業支援網絡與機制,以預防及處理霸凌事件,讓學童能快樂學習,免於霸凌陰影存在。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角色同時也不能缺席。家扶強調在學校與父母間建立保護機制網絡:
給家長的建議
一、家長平時就應培養良好的親職互動信任關係網:用心瞭解孩子的身心理狀態,覺察異狀時則提供一些想法給孩子參考。雖然有些孩子在校被欺負或排擠時不會立即與父母反應,但是用心觀察與體會建立孩子與父母的安全信任關係,孩子主動分享的機會將提高。二、家長一旦知道孩子被霸凌時,態度要先冷靜,處理時先不以處罰對方的心態出發,應先讓孩子安心、也謝謝孩子願意告知,並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將陪伴他,一起面對問題與處理問題。三、知道霸凌事件一定讓學校老師知道,因為有可能不只你的孩子被欺負,但務必顧及孩子被標籤為”報馬仔”的危險,請學校建立保護輔導機制並配合學校的處理與輔導規劃。四、協助孩子建立同儕支持網絡:關心孩子交友狀況,鼓勵參與學校團體活動,建立孩子平日主動助人的觀念,進而形成同儕間彼此幫助的支持網絡。
給學校的建議一、建立霸凌輔導機制(成立校園霸凌輔導小組),積極落實對學生(霸凌者及被霸凌者)與家長之輔導計劃。二、公開宣示學校對霸凌事件的重視,提高老師與學生之間彼此的安全保護網絡。三、持續追蹤協助與輔導,建立學校師生長期互助的環境氛圍。
在教育部進行「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的同時,家扶期待學校單位及父母親一起用心建立保護機制網絡,還給孩子一個安全無虞、免於恐懼的校園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