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聲樂轉諮商心理師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

2024/01/10 21:00
10,153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林韻聆、郭綵蓁/台北市報導】近年多起青少年校園自殺案件,引起國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是一位諮商心理師蘇俊濠所經營,專門針對精神分析理論做心理學相關知識分享,他同時也是一位專欄作家,透過文字化解民眾對於心理學的好奇以及對自身的疑惑。今年八月蘇浚濠出了一本《願你, 永恆少年》期望透過文字的力量,給予民眾溫暖的能量,並在書中提及自身對於解析精神分析的觀點。哈理斯在女人迷上已經有132篇文章,其中點閱率最高的是一篇「關係心理學,離開不適合的人為何讓你難受?」而在精神分析的觀點中,離開不適任的對象,代表了「自我的無能」。而面對自己的缺陷與缺點,本就使人難受的。精神分析理論,就是去分析這些行為背後的慾望與動機,近一步去緩解負面情緒帶來的不適。

照片

↑哈理斯與他的新書《願你,永恆少年》合影。攝影/郭綵蓁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位心理學家,他所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論以及書籍《夢的解析》直到現在都仍然是極為重要的心理學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主要在分析行爲背後的潛意識,找出情緒背後的原因,知道原因後再進一步的去治療,探索行為背後的慾望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與行為。雖然在佛洛伊德在心理學歷史上有極高的名聲,但他有許多理論,依然受到批判,而精神分析理論在諮商心理學界也屬於較為冷門的治療方法。

著迷精神分析 從音樂轉向心理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的蘇俊濠,又名哈理斯(Harris) 。從澳門來台灣最初只是為了學聲樂。在抉擇雙主修科目時,回憶起高中受憂鬱症所困的同學以及身旁親友的情緒困擾,讓蘇俊濠感受到心理問題如何影響一個人,甚至認為「若是能早點知道些心理學知識,是不是在某些時機就能夠幫助到他?」於是便選擇了雙主修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在選擇研究所與職涯規劃時,蘇俊濠在合唱指揮與諮商心理師之間擺盪,個性低調卻相當有助人精神的蘇俊濠,最終選擇了一條能夠幫助到更多人的工作:諮商心理師。蘇俊濠笑著說:「其實諮商跟音樂也很像。有時候琴房一關一練就是四小時以上,跟埋頭苦讀心理學理論,也挺像的。」蘇俊濠也提到:「諮商師需要時常覺察自身心理狀態,跟微調自身聲調的聲樂家也很像。音樂老師與諮商師的工作性質,也是一個學生一個學生或是一個個案一個個案的接。」看似毫不相干的兩份工作,對蘇俊濠而言,亦有所相像。

「無論人生是一首如何不堪的樂曲,總有值得用心去詮釋的美與意義。」是蘇俊濠就職的網站上所寫的一段話。充滿著音樂系的氣質,也詮釋了蘇俊濠的價值觀。一件看似險惡糟糕的事情,用不同方式去解釋,也總會獲得些什麼。這也屬於精神分析的一個觀點。

記錄夢境十年 手札日記成專欄

大學時期的蘇俊濠非常喜歡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甚至跟著書中佛洛伊德的理論,記錄著自己的夢境並試著分析夢境長達十年。在成為諮商心理師的學習過程中,自己也必須親身體驗過「被諮商」的感覺,因此蘇俊濠選擇了「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師作為諮商師。不管是親自閱讀精神分析理論;透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待世界,都讓蘇俊濠更確信「精神分析」會是他將要研究到底,以及他將要走的道路。「是它選中了我,而不是我選中了他。我們互相選中了彼此。」蘇俊濠這樣形容自己與精神分析理論的關係。

那「精神分析」到底是什麼呢?「發覺你的潛意識」便是他的核心理論。在諮商實務的現場,蘇俊濠形容精神分析像是「修補你生命發展中,沒有被滿足的缺憾。」譬如:在兒童時期沒有被父母滿足需求,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師便會在諮商過程中成為個案移情的對象,從中彌補過去未被滿足的需求並持續分析。一個不斷的解構後重建的過程,會使個案感受到自己成為一個新的人。移情為諮商常用術語,用來表達個案將需求投射到心理師身上,而心理師便會藉由這樣的移情,用父母的角度確實地看見個案值得被稱讚,但過去卻未被發掘的優點。蘇俊濠便曾經透過這樣「真實的看見個案的優點」化解個案長年自卑的習慣。

而「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Harris’ Psychoanalytic Couch」這個粉絲專頁,一開始只是蘇俊濠碩士一年級時深入淺出的論文摘要,或是自己唸書的筆記。直到了2018年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打動蘇俊濠,發覺劇中許多細節都與他輔導的個案的生命經驗相似。蘇俊濠看見社會需要更多關於心理學或是心靈探索的知識,反思「大眾需要些什麼」便決定書寫文章,投稿到《女人迷》,一個以自我成長、身心療癒正向心理學為主的文章網站。

照片

↑「自我、本我,超我」圖解。製圖/林韻聆

回饋群眾 從諮商室踏入社會

但從「自己的讀書筆記」到「專欄作家」以及「粉絲專業經營」也是有一段陣痛期。有時是需要思考讀者喜歡什麼;有時是需要關注現下流行的議題;有時也因為網路演算法會優先推薦現下流行的議題文章,導致蘇俊濠有時也必須順應主流,寫出大眾想看,而非自己最喜歡的文章。但這些都沒有阻擋蘇俊濠繼續書寫。原生家庭、兩性關係、創傷修復,都是蘇俊濠可以書寫的內容,其中也包括許多書評、影評甚至是流行歌曲背後的解析,都是他寫作的題材。

蘇俊豪在《女人迷》上有兩篇點擊率較高的文章「小時候曾經有被霸凌的經驗,長大後會好起來嗎?」以及「我養你長大是你欠我的,這是你欠我的。」都是與創傷修復與原身家庭相關,由此可見,因童年創傷而造成潛意識裡對自己的不自信,影響深遠。而大眾對於此類型議題需求量仍然極高。蘇俊濠在文章里提到,兒童精神分析師的 Winnicott 直言:「⋯⋯我不認為我們要對那些曾經照料過我們的女人有虧欠感,我們沒甚麼可感到虧欠的。但是對於我們自身,我們要對這個事實有一種理智的認識,那就是,生命之初,我們是絕對依賴的,而且這個『絕對』的意思就是『絕對』。兒童精神分析師的 Winnicott 點出,孩童在年幼時的依賴是必須的,因此並沒有誰虧欠誰的問題。」

今年八月十五號出版的《願你, 永恆少年》是蘇俊濠的第一本書,但其實內文在兩年前就已經大致完成,卻適逢疫情期間,書商期望能在一個更好的時機點曝光,因此出版期間拉的很長。《願你, 永恆少年》是一本以「小王子」為楔子去描述社會大眾對於「少年」這個意象,以及其他心理學家對「小王子」的批判與反思。現代社會的風氣,多希望大眾能成為一個「有用大人」,但其實「少年」並不代表了「無能」,反之,他承載了更多的彈性與可能性。蘇俊濠投注了大量的心力與情感在書本裡,同時也收到許多讀者的感謝,感謝蘇俊濠寫出了他們的心聲。蘇俊濠也表示若有機會能再出書,想多談論佛洛伊德最在意的兩大主題,「性」與「攻擊」。這兩大主題始終難以被社會好好討論,卻是精神分析中重要的議題。

全心投入諮商 看見個案成長

蘇俊濠曾經接過一位相當沒有自信,極度自我懷疑的個案。「我當第一個看見他好的那個人。」蘇俊濠說。個案與蘇心理師透過傳統精神分析的實踐,在不斷對話及回顧童年後,找出了讓那位個案如此質疑自己的原因,然而卻依舊找不到解方。蘇俊濠最終決定成為第一個看見個案優點的那個人。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蘇俊濠站上了「父母」那個角色,讓個案重新意識到自己的美好及優勢,他們花費了一至二年的時間諮商,最終圓滿結案。

許多時候,大眾對諮商心理師這個職業依然不太熟悉。有些人視他們為萬靈丹,認為只要諮商一次,說幾句話,自己的人生就能有所解惑。亦有些人認為不過是說幾句話,安慰一下人,為何需要收那麼多錢?然而,真正的諮商是相當耗時且專業的過程,諮商師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動作,對於踏入諮商室,已經相當脆弱的個案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訊息。諮商師所背負的,甚至可以說是一位個案的人生。蘇俊濠運用自己的專業及熱誠,試圖好好看見每一位個案的美好,並透過文章,影響更多民眾,讓他們發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採訪側記:

心理健康這幾年,逐漸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議題,能有幸訪問到專業諮商心理師相當開心。也從與他對談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對精神分析理論的喜愛,還有諮商心理師背後需要付出多少的時間與心力去接住個案。哈理斯的精神躺椅以及蘇俊濠的專欄充斥著許多心理學理論以及有趣的評論文章,期待他下一本新書。(記者/林韻聆)

因為蘇俊濠心理師涉獵的領域很廣,訪談的過程有很多不同面向有趣的地方;從訪談中可以發現受訪者對精神分析、心理學有很大的熱情。(記者/郭綵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