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紐西蘭無菸政策髮夾彎 台灣專家分析背後貓膩

2023/12/19 18:15
4,730次瀏覽 ・ 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紐西蘭無菸政策髮夾彎  台灣專家分析背後貓膩

紐西蘭國會在2022年通過法案,要推動無菸世代,原本打算2009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人,將終身無法合法購買菸品,但2023年新政府宣布,要取消這項領先全球的禁菸措施,理由是擔心黑市蓬勃發展,不過外界猜測政策大逆轉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稅收受到影響。台灣拒菸聯盟指出,菸商最常用「禁止會導致黑市增加」來反對更嚴格或全面禁止的菸害防制政策! 但黑市的存在多是有利可圖及政府執法不利所造成! 對於任何不法的黑市, 政府都應當確實執法取締,保護人民的健康安全與最大利益。

以下為TVBS《紐西蘭「無菸世代」政策轉彎廢除 加熱菸、電子煙的危害「有這些」》完整報導

紐西蘭國會在2022年通過法案,要推動無菸世代,原本打算2009年1月1號以後出生的人,將終身無法合法購買菸品,但2023年新政府宣布,要取消這項領先全球的禁菸措施,理由是擔心黑市蓬勃發展,不過外界猜測政策大逆轉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稅收受到影響。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這個是美國加州的『電子煙=瘟疫』,麻州還有四支更震撼的『電子煙背後靈』廣告。3到6年級700多位小學生,聚精會神看著影片,聽菸害的宣導盡早讓孩童了解吸菸的健康危害,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紙菸吸菸率在國中學生是2.2%,高中職學生有7.2%,推估超過5.9萬名青少年使用紙菸,而吸菸的學生中有超過一半的人,第一次吸菸原因是因為好奇,這還是檯面上的調查,實際人數恐怕更多。

紐西蘭衛生部副部長(2021):「我們要確保年輕人永遠不會開始吸菸,所以我們要立法推動無菸世代。」

紐西蘭國會在2022年通過法案,要推動無菸世代,包括2009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人,將終身無法合法購買菸品,但2023年11月,新政府證實將取消這項領先全球的禁菸措施,而政策大逆轉的理由,包括會為黑市的崛起創造機會。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郭斐然:他現在表面上的理由是說怕黑市,可是我們覺得一個有為的政府,怎麼會怕黑市,因為政府應該是要對抗黑市,要這個取締黑市的,黑市是菸商常用的一種宣傳手段,他會把黑市講得好像很恐怖好像很難控制,但事實上黑市並不是禁止造成的,黑市是有利可圖造成的,我們現在菸酒並沒有禁止,可是菸酒一樣有黑市,所以並不是說你合法的,販售的東西就沒有黑市,這是錯誤的觀念。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紐西蘭)持續14年的加了菸稅之後,他們現在菸稅是菸價的70%,我們台灣只有55%左右,另外的(民眾)就抽電子煙,這些政府課不到稅,他沒有辦法達到以價制量的一個目的,所以紐西蘭政府他重新的一個做,新的政府重新的做調整。」

紐西蘭政策轉彎,也被懷疑可能跟稅收有關,原本是全球首創的禁菸法案現在喊卡,也讓大家很關心那他們的菸害防制,難道就此放鬆嗎?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紐西蘭的菸品容器警示圖文,他有80%的菸品容器警示圖文,他有明文的一個規定,那另外紐西蘭在全紐西蘭境內,本來有6000個賣菸的場所,現在政府要直接砍成600個,紐西蘭考慮稅收,是因為一包菸近540元台幣的菸稅,那台灣沒有這個理由,因為台灣一包菸,才它將近十分之一的菸稅,我們的菸稅才佔菸價的55%左右,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70%以上,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現在國內外很吸引青少年的就是新興菸品,台灣在2023年完成修法,訂出一開一禁的規則,開放加熱菸禁止電子煙的規則,加熱菸必須通過健康風險評估。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郭斐然:「現在政府也說他們沒有把握,加熱菸是不是一定會通過健康風險評估? 政府雖然這樣說,但是大家心知肚明, 政府就是要讓加熱菸進來,不然當初就不會修這條文、訂這辦法、開這大門〪電子煙比較特別的危害,是所謂的『電子煙肺傷害』,那是在2019年從美國開始的一個很特別的傷害,它會造成肺浸潤、呼吸困難,腸胃道症狀會有拉肚子,噁心嘔吐這些,不少人還插管用呼吸器甚至死亡,紙菸有的傷害,菸商新推的加熱菸都有,造成癌症、心血管疾病、氣喘等這些加熱菸都會。」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我們都可以看得到(國外)有一些研究,它(電子煙)吸進去之後,因為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瀰漫性的肺炎,所以會導致甚至肺部纖維化,導致後面更嚴重的結果,那另外就是這些加進去的化學物質裡面,很多它會有一些上癮的成分在。」

不管是加熱菸還是電子煙,一樣會造成身體傷害,也並不會因為是新興菸品就不會成癮,有些業者號稱可以幫助戒菸也非如此,民眾必須多加注意。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