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茶室女人心 寫出賣身替父還債辛酸

2023/12/20 21:00
6,601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林韻聆、郭綵蓁/台北市報導】《茶室女人心》是一本專訪十二位萬華茶室及性工作者的紀實散文,書中描述了茶室婦女為何進入這個產業,其中一位茶室女子,甚至是被親身父親邁入妓女戶。而「珍珠家園」是一個在萬華的NGO組織,專門關懷高齡性工作者。作者李玟萱在「珍珠家園」的引薦下,寫出了十二個萬華茶室女人的生命故事。

照片

↑《茶室女人心》作者李玟萱與他的新書。攝影/郭綵蓁

燈紅酒綠、觥籌交錯。萬華西昌街及鑽石大樓附近,總是有幾位濃妝豔抹的中年婦女站在路旁,像是在等待著什麼。娼妓,是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它存在於每個社會脈絡裡,台灣也不例外。1997年7月台北市議會廢除公娼制度。2001年3月28日,台北市公娼館正式走入歷史,宣告性產業全面地下化時代的開始。許多公娼婦女因為身無一技之長或迫於家計,最終仍然回到本業,淪為私娼。

雖然《社會秩序維護法》於2011年修正後開放性交易可在地方政府設立的性專區內經營,但目前仍無縣市政府設立性專區,性交易仍然是一種公開的秘密,根本從未消失。而在這「情慾市場」中,最底層的工作者,便是萬華地區的茶室婦女以及性工作者(或稱流鶯)。他們迫於生計、養家活口、償還債務,甚至都已年過五十,仍然在從事茶室與性工作。沒有經濟資本也沒有文化資本的她們,無聲無息地在萬華地區掙扎,而《茶室女人心》這本書,便是將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更多人知曉,讓他們生存的意義不再只是狹窄的接客矮床。

照片

↑1820年艋舺私娼寮。照片提供/兩岸犇報

照片

↑1973年「台北市 娼妓管理辦法」發布施行。照片提供/國藝會

照片

↑2011年「性專區」合法 (示意圖,非文中提及人物)。攝影/Zoe Chen 照片提供/游擊文化

照片

↑1997年廢除公娼制 (示意圖,非文中提及人物)。攝影/Zoe Chen 照片提供/游擊文化

萬華街友遭潑水驅趕 激起作者的好奇與關懷

作者李玟萱就讀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期間,曾與指導教授談論到教授的故鄉萬華,李玟萱說:「遇到有人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此有熱情,尤其是利他的事,即使不是自己的故鄉、認識的人,依然會想和他一起完成。李玟萱出版了書籍《無家者》。出版後,李玟萱發現,底層的女性:茶室及性工作者的故事,似乎很少人知情。

萬華地區的NGO組織「珍珠家園」主要在關懷萬華地區的茶室女子,提供他們一個休閒、分享、互相扶持的機構,同時也向茶室婦女傳講基督教信仰,希望信仰能成為他們人生的依靠。跟著珍珠家園,李玟萱訪談了十二位茶室及相關工作人員,寫出他們曾經不願意說出口的生命經歷。採訪初期,李玟萱其實抱有一些好奇與獵奇的心態,但在與受訪者互動的過程中,李玟萱逐漸發現這些故事並非獵奇,而是活生生、血淋淋且刻骨慘痛的發生在茶室婦女的身上。

說不出口的經歷 欲語淚先下

「在訪問的過程當中,你會看到們的眼淚,幾乎下一秒就要掉下來了,可是們就是會硬吞回去」。作者李玟萱說,透過訪問看見台灣女性的堅韌,但這也是她們如此辛苦的原因。甚至有些情緒比較奔放的,作者還沒訪問,他們就已經開始哭了。

對於1950年代迫於生活、家計以及債務而進入性產業的婦女來說,這樣的生命經驗是無法抹滅的創傷與羞恥。深受社會重男輕女的氛圍影響,她們活得十分卑微。有的成為養女、有的被父母販賣去妓院、有的迫於債務賣身。他們像是沉入深水中,呼叫無人聽見、掙扎沒有浮木,但她們還是奮力的踩水、呼吸,試圖活下來,既便她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上岸的一天。

面對這些長年不被社會接受的茶室婦女,就算有NGO組織「珍珠家園」的協助,訪談過程仍碰到許多困難。李玟萱表示,當初訪談《無家者》時,並沒有這次艱困。可是茶室婦女的生活十分卑微,面對如此沈重的生命故事,李玟萱在採訪過程也做了許多自我揭露,談論自身失去摯愛的經驗。當女性之間的同理心被共振出來,就能拉近與受訪者的關係。出版成書後,更有茶室婦女向作者分享,「原來她(指其他受訪婦女)比我過的還慘,那我以後還是對她好一點。」

被父親出賣的童年

「你要再回來喔,你如果不回來,我就叫你爸爸,再把你賣回來。」阿朱曾被老闆如此威脅。阿朱出生在政府成立的「台灣省養女保護運動委員會」只讀到國小二年級就輟學的阿朱,十八歲就北上到三重的紡織加工廠工作。某天,阿朱的父親叫他去美容院整理好自己,當阿朱還納悶著為何美髮院亮著綠燈,在公娼合法的年代,台灣以綠燈表示性交易專區,因風俗習慣改變後,才稱呼為紅燈區。進去了才知道,父親用一萬二把她賣了,只為了還賭債、繼續賭。在工作期間,阿朱一個月只有兩天可以因為生理期休假,但生理期一定超過兩天啊!阿朱說:「你要用棉花整個塞住,不能讓客人發現。一年期滿後,爸爸回來了,但不是帶我走,而是繼續賣。阿朱就這樣被親生父親賣了三年六個月。

阿朱離開兩個月後,選擇回到妓女戶自己賺,存了一筆錢讓父親有房子住。但父親賭性不改,最後仍將房子賣掉還債,最後死於礦工常見的矽肺病。阿朱回憶起這段歲月說:「不要說我的歷史,說我的歷史,眼淚會掉下來。」

當孤單成為常態 

作者李玟萱說:「其實我在訪問之前,都覺得這些阿嬤如果有錢就好了。」

許多茶室婦女的生活環境是十幾人一起的雅房,陽光都照不進去,因此許多婦女比起窩在如此狹小的空間,不如出來賣(指從事性交易)。

李玟萱認為對於茶室婦女來說,經濟壓力、社會歧視的眼光以及工作勞動雖然也是造成他們如此辛苦的原因。但更多時候,「孤單」才是他們最難以忍受的痛苦。李玟萱形容那份孤單是難以言喻且十分沈重的。無法向他人訴說的職業也沒有親友的支持,讓茶室婦女如同空殼般的接客、勞動、生活著。為了幫助他們舒緩孤獨感,「珍珠家園」舉辦了許多團體活動,例如:歌仔戲課、英文課、手工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婦女們「對抗孤單」。

雖然性專區的政策討論也相當重要,但茶室婦女所要面對的「孤單」卻是更大的生命議題。而這份巨大的孤單感,並不會因為性專區的設立而徹底消失。他們所需要的,是「被重視、被看見、被關心」。而這也是《茶室女人心》出版的最大目的,讓世人知道,萬華有這麼一群婦女,如此辛苦卻又堅韌的生活著。

採訪側記:

採訪前便知此書,很榮幸能有機會見到作者本人,聽他描述更多採訪及書寫的過程。雖然閱讀與寫稿的過程中,會覺得此議題相當沈重,但能藉此機會了解社會角落的故事,仍然收穫許多並心存感激自己優渥的生活環境。(記者/林韻聆)

《茶室女人心》是臺灣少見描寫萬華性工作者的書籍,以往自己閱讀到的性工作相關文章背景大多以林森北為主,透過這次訪談讓我重新認識不同身份背景性工作者可能面臨到的處境差異,同時也了解形塑萬華現今樣貌的歷史淵源。(記者/郭綵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