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弱勢兒童成長 善牧邀您支持課後照顧服務

文字-A A +A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長期提供資源匱乏族群、原住民、新住民家庭等的孩子課後照顧服務已超過20個年頭,服務過近七萬名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兒童。於12月6日舉辦「112年星火傳愛經費募集」記者會表示,來到善牧課後照顧班的孩子們有近三成本身有情緒障礙、身心議題及放學後無處可去的處境;有逾半數的家庭遇到家長無法指導作業及學制多樣化的困擾。這些家庭面對通膨造成的經濟壓力及孩子成長的複雜處境,充滿了無能為力,如果沒有及時托住這群孩子,他們的學習很可能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停擺,失去在社會上發揮所長的權利,這就是善牧堅持耕耘課後照顧班的原因。

    善牧課後照顧班的孩子,有過半數(52%)面臨家長無法指導作業及學制多樣化的困擾,推究其原因,由於班上的孩子有43%來自單親家庭、23%來自祖孫家庭、37%家裡經濟吃緊,加上孩子本身除了課業,兼有情緒障礙、身心發展等多重課題,需要專業資源的介入或是長時間且穩定的陪伴與支持,才能讓孩子的成長進度跟上同齡的孩子。但主要照顧者本身的資源和家境已捉襟見肘,實在很難顧及到孩子的需求。善牧社工們觀察到這樣的趨勢,於是盡可能地提供這群課後照顧班的孩子協助和支撐。

    面對多重弱勢家庭兒童,善牧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挹注,包括課後照顧班教室安全設施及設備購置、提供孩子多元學習的機會、聘請專業課程的老師、為孩子準備營養成分高的餐食及充足的社工人力與培力。來因應這樣日益複雜但急需處理且無法斷層的服務缺口。

    記者會上,善牧基金會執行長黃淑婉、善牧修女會王奕潔修女及陳人仙修女共同現身呼籲,善牧陪伴課後照顧的弱勢兒童多是缺少學習機會,相信有您我的灌溉與幫助,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之路提供專業適切的支持,協助他們長出生命的力量及人生的復原力,邀請社會大眾愛心捐助善牧「星火傳愛服務工作」,即日起捐款250元以上,還可索取知名插畫家Cani肯妮為善牧創作「小羊的小步伐」插畫系列滿額禮。

善牧課後照顧弱勢兒童困境 急需長期及穩定的專業幫助

    善牧嘉義中心「璞玉計劃-兒童週末多元學習班」很多是因家庭功能陷落,或曾遭遇失控的突發衝突,抑或在學校因誤解受到排擠,近30%的孩子有情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身心議題,因此有些遭到安親班拒收的學生。善牧新北市東區跨國婚姻家庭中心暑輔班多是新住民二代,有25%的孩子在校園面臨學業成就低落,甚至遭到同學排擠,這些歧視讓孩子找不到歸屬感,缺乏自信心和認同感,在遇到困難時,容易因沒有有力的資源支撐而無助陷落。善牧花蓮光復中心課後照顧班超過30%是單親家庭,近40%經濟貧困,有過半甚至曾經高達8成的孩子來自祖孫家庭,祖父母成為孩童的主要照顧者,甚至是阿祖。上述的弱勢家庭不少家庭甚至盤根錯節,交織成不同層面困境的多重弱勢。

    善牧基金會所設立的服務中心都是以家庭支持為主體進行服務工作,連結與媒合社區、學校及其他單位網絡資源,也於課後照顧班中發現有服務需求的孩子(如家暴、受虐及目睹暴力等),相信唯有整個家庭進入服務端,才能真正解決弱勢孩童的問題。在善牧課後照顧班的老師及社工陪伴下,這群極需幫助的孩子不因此而感覺被遺忘,在一步步嘗試培養興趣及學習才藝後,再提供孩子發展舞台及肯定,讓他們漸漸找回自信心和看見獨有的特質。

    課後照顧班的「大孩子」今日也來到現場分享他們的學習歷程和成長經驗,來自花蓮的鄭家諭出社會之後,選擇回到部落擔任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照服員,許佑丞是善牧嘉義中心第一屆璞玉計劃畢業的孩子,新北市西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暑輔班長大的芝麻,近年都回來課後照顧班當小志工,主動付出陪伴有類似境遇的學弟妹一起成長,期盼大家多給社會上資源較匱乏的地區和族群多一些關心和友善,相信只要長期給予愛、陪伴以及專業的幫助,將來他們也會以愛回饋社會,讓愛像星火燎原般燃燒不息,並繼續傳承下去。

課輔班畢業學長、姐故事分享:用愛創造善的循環

個案故事(一):找到興趣 習得一技之長

    許佑丞是善牧嘉義中心「璞玉計劃-兒童週末多元學習班」第一屆畢業的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因為媽媽因要忙於生計,只好把佑丞與弟弟交給阿公和阿嬤照顧,剛開始兩兄弟很害羞,總害羞地躲在桌子底下,對於課程學習也顯得沒自信,在老師及社工的陪伴和鼓勵下,他們開始展現孩子常見的小調皮,佑丞成為璞玉計劃裡的籃球高手,並發揮他的興趣與專長回來擔任小志工,帶著璞玉計畫的弟弟妹妹們學習,也負責教導籃球從暖身、規則、競賽等,一步一步地教孩子,同時也協助老師課程活動。現在白天在汽車保養廠擔任引擎技術員,晚上在吳鳳科技大學進修部讀電機系,未來希望能成為專業的修車師傅,自己開一家修車廠。

個案故事(二):回饋部落 延續兒時的快樂

    目前在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擔任照服員的鄭家諭,小時候也是在花蓮光復課扶班長大的,回憶起小學時代,爸爸在衛生局當工友,媽媽在幼兒園幫忙煮飯,爺爺奶奶則是忙於農物,當時下課後,她和哥哥還有妹妹幾乎都跟著阿公阿嬤,農忙時,孩子們也一起到田裡揮汗如雨收成,畢業後,她也曾和其他同學一樣北上打拼,但是都市的狹小空間和節奏,讓她覺得不快樂,於是和先生一起回到部落服務,現在一家子四代同堂,有空時,她就會回到課扶班幫忙,家諭說:「我是他們的學姐,但我喜歡他們叫我阿姨。」問她自己五歲的小孩怎麼辦?她滿足地笑著說:「就請媽媽幫忙帶一下呀!」談到回到課扶班當志工的初衷,家諭說:「雖然父母工作辛苦無暇照顧我們,但比起現在部落裡的孩子的父母都到外地打拼,但我很幸運家人一直陪伴在身邊,尤其自己當媽媽之後,讓我更想疼愛這群孩子。」

    在課扶班的日子是讓我最快樂的時候,花蓮光復課扶班督導鄭惠美會帶著我們讀繪本、學傳統手作、唱族語歌,還曾經帶我們去墾丁玩,現在我無論工作或是到課扶班當志工,我覺得都在做同樣一件事,就是帶著感恩回饋的心,陪伴部落的長者和小孩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個案故事(三):發揮所長 教導新住民二代

    喜歡畫動漫人物及Cosplay的芝麻是新北市西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暑輔班長大的孩子,因為媽媽來自菲律賓,常來中心跟新住民姐妹們一起學習和參加活動,媽媽曾經是洋甘菊志工成長團(註一)成員之一。加上她小時候的暑輔經驗,也曾有其他暑輔志工哥哥姊姊陪伴的美好回憶,於是她自己有空就到東跨暑輔班幫忙照顧學弟妹,默默地用自己擅長的繪畫與學弟妹分享所學,帶著暑輔班的孩子進入畫畫的異想世界。

提供以「家」為主體的服務特色

    善牧課後照顧班落實CRC(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注重品格教育,培養孩子文化敏感度,尊重各地文化,也結合在地服務,例如善牧花光復課後照顧班把部落當成大教室,有族語課、傳統手工藝課、烘焙課、食農教育課,希望孩子親近自己成長的土地。值得一提的是,善牧不僅是服務孩子本身,而是延伸到其他家庭成員,提供以「家」為主體的細緻服務,提供弱勢家庭子女有免費安全的休閒及學習場所,讓孩子接觸多元化的課程,期待增進他們的學習效能,建立自信及正向經驗。

建立非正式支持系統

    另一方面,集結社會大眾愛心與力量,協助週末期間仍需工作的弱勢家庭家長,支持其安心工作與適當喘息,提升弱勢家庭成員建立非正式支持系統。如了解每位成員的為難之處,像單親家庭中的爸爸有酗酒問題,阿嬤需定期洗腎,平常還要照顧有過動傾向的孫子…,社工會協助一一釐清家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克服的順序,並聯結社會資源,提供適合這個家的親職教養建議。比方有些孩子們因身處不穩定、不安全的環境中,情緒容易害怕不安,為補足孩子在家庭中不足的精神資源,社工運用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付出時間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透過陪伴、關懷、瞭解孩子,並接納、傾聽孩子的需求,提供細緻且專業的支持。

盼社會大眾支持「善牧星火傳愛計劃」

    也就是說,針對家庭成員中的大人及兒童,服務中心皆有系列活動的舉辦,像是利用團體活動方式進行並透過融和教育、知識、娛樂的主題活動設計,啓發個人潛在特質與能力,在團體內互動與分享,增進家庭成員之家的關係,陪伴每個課後照顧班的家庭共同成長,期盼社會大眾多多給予他們關懷與正向的能量。今年星火傳愛服務計畫捐款索取滿額禮的其中一款春聯組,是由善牧嘉義區「璞玉計劃-兒童週末多元學習班」的孩子繪製的,希望大家可以給予多多鼓勵肯定及捐款支持。善牧緊緊抱住服務的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感受多一點溫暖和呵護,但是社工員、課輔老師……每個人都只有兩隻手,陪伴的過程是有限的,更需要社會大眾關心弱勢孩童,讓他們未來求學的過程是充滿笑容與勇氣,平安長大!

    此外,今年善牧星火傳愛計劃,很榮幸邀請到知名插畫家Cani肯妮為善牧創作「小羊的小步伐」公益插畫,Cani肯妮說:「我很喜歡畫小動物,這次的插畫是我的下雨天小動物的延續,我喜歡想像下雨天的時候,小動物會用什麼當雨傘呢?也許是一朵花或一片葉子,雖然不免淋濕但至少能擋點風、遮點雨,就像是需要幫助的孩子有善牧陪伴著,就可以一起向前進。」

    善牧服務工作不易,邀請民眾捐款支持星火傳愛服務計劃,https://goodshepherd.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2,捐款滿350元,可索取新年紅包春聯組,內含Cani肯妮創作的龍年紅包袋與春聯,及善牧璞玉計劃課輔班的孩子創作平安春聯,要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平平安安;捐款滿600元,可索取「小羊的小步伐」創意摺疊購物袋;捐款滿1,000元可索取「小羊的小步伐」抗UV折疊傘。

註一:善牧在台北縣成立跨國婚姻家庭服務,面對新住民姐妹及其家人的需要提供各類服務方案,逐漸的,社工發現她們凝聚著一股有國外成長背景但又具台灣草根力量,於是她們主動開始對周遭的新住民姐妹提供具體的關懷行動,因而成立「洋甘菊志工成長團」。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9.10.31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19.10.31
48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善牧「WAWA的MATA」兒童攝影展 看見孩子的心聲

2023-11-13
瀏覽:
5,411
推:
29
回應:
0

善牧大專生分手調查 逾7成缺溝通技巧

2023-08-11
瀏覽:
2,275
推:
0
回應:
0

新住民擔任社區素人講師 教民眾手作與預防暴力

2023-05-16
瀏覽:
3,597
推:
18
回應:
0

家創兒服務難度高 善牧攜手連俞涵籲愛心捐款

2022-12-02
瀏覽:
1,985
推:
46
回應:
0

走進大自然 善牧蘆少營隊原野探索

2022-10-13
瀏覽:
2,402
推:
0
回應:
0

年輕爸媽不求助 善牧出擊接住3 Young家庭

2022-09-07
瀏覽:
1,895
推:
0
回應:
0

協助弱勢兒童成長 善牧邀您支持課後照顧服務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7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7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