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 高雄市八方義行團關懷協會
網路號召,成立團隊
照片來源:社團法人高雄市八方義行團關懷協會FB
創立已有十年的社團法人高雄市八方義行團關懷協會(以下簡稱八方義行),最早是食物銀行起家,據創辦人陳宏銘表示,大家一開始只是在臉書社團上的朋友,彼此也都有各自的事業,最早從育幼院著手「一開始我們只有三四個人,就這樣從育幼院慢慢去做,但後來發現育幼院的物資還滿不錯,所以我們就慢慢的把資源轉去偏鄉,送去給一些部落和獨居長輩」,後來漸漸穩定之後,就正式於2016年立案成立協會。
由於成員們都是一般人,彼此也都在服務中互相學習,直到三年前,協會的成果被社會局注意到,有政府資源的挹注後,他們開始申請社工人力,從此就正式的成為有專門人力和辦公室的社福團體「有社工進來後,才開始有專業的管理。」宏銘說。
八方義行主要的服務地區在高雄舊鳳山郡的鳳山、大寮、鳥松、仁武等行政區。除了舊鳳山郡地區,八方義行也會在南部的偏鄉服務,提到偏鄉常有的課輔資源匱乏議題。宏銘指出「很多偏鄉學校的營業時間到6點半,放學之後還繼續陪伴孩子做課後輔導,因為偏鄉也沒有補習班,回家阿公阿嬤也不見得會教。」所以協會每月兩次去偏鄉服務,就算行程需要一整天也是。
此外他們也針對高雄的弱勢家庭兒少開辦獎助學金,因為兒少的關懷還是要從家庭面做起,因此八方義行的方案都是環繞在弱勢家庭的協助上。很多都是直接服務的扶助方案,比如先媒合家長就業,再配合讓案家定期領取物資、學費減免、醫療補助等服務形式,一步步地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他們也會協助案家申請租屋補助,並在第一個月先代墊租金。若是單親家庭,八方義行也會協助媒合短期或彈性工作,並開辦成人技職的課程,就算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至少收入能多少增加。
這些服務都再涉及到許多單位,包含學校、醫院、基金會和許多政府機構,八方義行除了串聯資源,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充分運用小型機構的彈性,直接跟各單位協調,也能直接先給資源或墊付經費,避免政府機關或大型機構諸多行政手續造成的延遲。
宏銘表示「通常我們服務後會觀察半年,確認有上軌道後才會結案。主要就是確認對方的收入有沒有辦法支付一個家庭的開銷。」用經濟做指標可能感覺太過「實際」,但這幾年因為疫情和通膨造成的經濟下行,確實造成廣泛的影響,宏銘有感地說「我發現求助的個案有年輕化的趨勢,邊緣戶也多了四成。」這裡的「邊緣戶」指的是儘管生活困頓,卻無法獲得中低收資格的人們,由於台灣嚴苛的中低收門檻,使得許多應受到幫助的人無法取得資源。至於個案年輕化更與整體的經濟環境扣連,一些「學歷不好看」的青年會在求職上面臨困境,若對方還有養育子女,就會有更大的財務困難。
要幫一個人,不能只是一直給
儘管協會是從送物資起家,但洪銘也抱持著「要幫一個人,不能只是一直給。」的信念,所以除了物資補助,他們也由教育著手,開設音樂才藝班、多元學習課程和品德教育,讓貧困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陪伴。目前也正開始辦理青少年的職業訓練,邀請職場達人們到校分享經驗,讓孩子的未來可以有更多元的面向。
不論是兒少的陪伴來是家庭的協助,改變都很能一朝一夕就見得到,但長期的經營還是能看到一些微小的變化,像是很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剛開始被帶來協會都不會跟人互動。宏銘表示「一般的學校一個老師要應付很多學生,可是我們這裡都是小班制。很多原本封閉沒自信的孩子,帶來協會兩三年之後,看到志工和老師就會主動打招呼。」這種改變也代表孩子的信心有些許增長,被重視、被關心,以及技能上的進步,都會讓孩子在關鍵時期練就心靈肌肉,降低一點點之後走歪路的可能。
成立十年來,八方義行也漸漸被各界看見,在去年一連獲得了高雄市社福慈善總會頒發的「會務經營獎」,以及高雄市政府頒發的「執行社會福利專案潛力新秀獎」,宏銘也成為專門補助微型社福的「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的高雄地區聯絡人,本會跟他就是經此認識的。
宏銘雖然身為八方義行的創辦人,但他本身也有自己的事業要顧,並不是每天都能來辦公室。身為小型的NGO,協會的經費也處在緊繃的狀態。因為大環境的因素,案量也變多,目前八方義行一個社工平均就有70位個案,宏銘坦言「人力上滿吃緊的。」
目前很多社工除了個案訪視之外,都還要處理大量的行政工作,八方義行因為是小型機構,只能聘用兩位正職人員。有時人力實在不夠,宏銘和理監事們也會去幫忙跑行程,當然這就完全是義務性質的,宏銘本身也完全不支薪,而他還有自己原本的工作要顧。
但回到成立協會的起心動念,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弱勢家庭需要社會支持網絡和經濟基礎,孩子需要情感支持,這都需要不斷的投入,八方義行沒有也不需要明確的目標導向,對於小型的直接服務組織來說,持續長期的服務,才能真實地彰顯扶貧的精神。
社團法人高雄市八方義行團關懷協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