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記憶-文協精神永續傳承」特展開幕
1921年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北正式成立,當時結合仕紳階層與知識青年,以林獻堂、蔣渭水等人為首團結全島有志之士,共同致力台灣社會改造及文化啟蒙運動。社務包括在台灣各地辦演講會、巡迴電影放映、設置詩社讀報社、發行報紙雜誌、辦理夏季學校、創立中央書局…等各種途徑,祈以喚起台灣人民自覺,並宣揚民主理念、掀起一波波的台灣新文化運動。
臺灣文化協會當時由霧峰林家的林獻堂、林幼春叔姪,分別擔任文協的總理、協理職務,在中部地區的文化活動更是蓬勃發展。在文協成立之前,舉其大端,如1901年著名傳統詩社「櫟社」誕生、1915年「公立臺中中學校」創設、1919年「台灣文社」成立並發行《臺灣文藝叢誌》。1921年文協成立之後,相關活動有1924年的無力者大會、1924~1926年的夏季學校、1927年中央書局正式營運。1930年代的文化活動更加興盛,他們並與藝術家結盟,舉辦美術展覽、邀請朝鮮著名舞蹈家崔承喜來台演出等,文藝風氣極一時之盛。
阿罩霧文化基金會,近年來每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紀念日(10月17日),都在文化部支持下舉辦各項推廣活動。今年主題為「文協啟蒙百年永續-中臺灣人文美學覺醒」,涵蓋「願為同胞倒海傾:治警事件在臺中」特展,「文協人生的主題曲」音樂會,以及《尋找1920》臺灣第一位飛行家謝文達紀錄片欣賞及映後座談等活動。藉以回顧及深耕臺灣文化影響力,並促使年輕人願意投入臺灣文化傳承,展現臺灣文化之美的心動力。
『治警事件』百年後 史詩再現
西元1923 年,以臺灣文化協會為核心,林幼春、蔡惠如、蔡培火、蔣渭水等人組織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希望成立臺灣人的議會,以制衡總督府的無上權力,卻遭總督府以違反《治安警察法》名義,將領導人物逮捕入獄,史稱「治警事件」。
「治警事件」,是日治時期臺灣民族運動史上最具戲劇張力的一頁,也是百年來臺灣人追求自由民主的先聲。基金會特別邀請前臺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教授策畫,舉辦「願為同胞倒海傾:治警事件在臺中」特展,展示珍貴的歷史照片與治警事件臺中相關地景,而更特殊的是林幼春的服刑期間與出獄後所寫的家書與詩稿,以及蔡惠如的書信手稿,非常值得大家來認識瞭解。
特展活動自10月1日起至11月30日止連續60天於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大花廳二進前庭虎邊廊道,裝設靜態台灣文化協會主題展覽牆供民眾自由參觀之外,另置入投影器材以不定時方式播放文協事蹟影片,配合專業解說員帶領現場來賓導覽解說,將文協精神散播出去。並讓年輕人了解當代有志青年的大無畏精神,也願意投入台灣文化傳承,開拓台灣文化新視野。
配合活動:特邀植心樂集於10月15日舉辦2場「文協人生的主題曲」-花廳音樂饗宴,以及10月17日台灣文化日當天邀請前台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教授舉辦《尋找1920》-文協紀錄片播映欣賞+映後座談會,讓民眾更加認識台灣文化協會的前因後果,並延續1920年代台灣新思潮的精神意涵,願意以文化做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永續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認同。
台中城市散步 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