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桃花源-過溪生活聚落

嵌入:
文字-A A +A

發現新桃花源-過溪生活聚落

在龜山區台一線旁蜿蜒的巷子藏著一個老聚落,這裡是居住在城市中你意想不到的山村聚落-過溪。地處淺山,有鬧中取靜的特色。

25年前郝秀慧老師搬來此,信手拈來刻劃了大自然樂園,她笑著說: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本身從事文化與眷村保存工作,在這居住了30年,歷經了日據時代的日式文化基礎,當年的天主堂草創堂就誕生於此。

過溪生態部落遭遇到最大的困難,得從20年前開始說起,面對私有土地開發威脅,她試圖用文化古蹟來保存這一切,主要是私有土地,房子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在難民營附近也蓋了許多小房子,小草屋頂還保留著;現在,土地持有人500人,地上屋是單一人所蓋的,300-400人住戶,有6成同意做土地開發,這5年來她努力地做了文古蹟的保存。

她希望把房子保留下來,並藉由文化資產方式來保存老樹,因此拿到社造案子補助,請桃農的老師,學生,生態景觀師傅協助,因為國家無經費, 農業局對於樹木修剪不易,因此老師也開始舉辦社區攀樹活動 。

走進這裡的另一個角落,眼前的大房子,早在國民軍政府移走時就已空蕩蕩,早期是以蓋養雞場為產業,有上百坪的養雞場,但好景不常無法繼續,屋頂的瓦片和橫樑都是原來的建造,房子的維修簍空,並非破掉是採取特殊技法,在當時住著100個難民家庭,他們是用布簾隔間而成的一道牆,也因為戰爭和部落的遷移大家各分東西。

目前有8戶人家居住在此,他們共同經營,有著濃厚情感基礎,面對過去九二一大地震,大家一塊起爐灶,沒有水的時候,一起提水;也一起經歷失火情境,大家跟著跑......。老師她述說著過往許多美好而深刻的回憶。

 

面對樹林的保護,必須提報農業局來測量樹圍,12棵登記在案!

登記須有3要件:

1.樹齡在50年以上。

2.樹高.樹冠和樹尾都要夠高、夠大夠壯。

3.人與樹的故事。例如土地公廟 ,學校,樹等有故事.....

三個條件,其中有符合1項就可以列案保管。

 

面對地球暖化的關係,她希望山上能夠恢復有水與陸地的景觀,所以建造了一個水池。

在這片土地上,樹群與孩子們有著革命情感,也是孩子們的秘密基地,從蓋樹屋,爬樹,看著榕樹的氣根延伸繞成一個半圈,像極了客廳,心中充滿幸福回憶。

今年8月舉辦兩場活動: 老樹整理與水質修繕-她們用鵝卵石一個個堆疊起來。

 

對未來發展

郝老師說,過溪生態部落並非以觀光為導向 ,是以生態教育為主,她希望能專心在此地紮根,設計親子活動 -以攀樹做創作.

她說:人是離不開自然, 特別是綠色植物和人是很緊密連結,過溪聚落治癒許多受傷人的心靈...

而大自然是有能力的,它會自己找主人!如 南洋含笑,蘋蓮,榕樹,樟樹....

 

過溪生活 ,以樹群成為主人,藝術人文為饗宴,將大自然生態轉換為每日心靈沉澱的養份,更是傳遞樹群與人的生活關係,期望藉以喚起大眾對生活周遭樹木的注意力!

公民記者/ 郭怡蘩  桃園龜山 採訪報導發現新桃花源-過溪生活聚落

在龜山區台一線旁蜿蜒的巷子藏著一個老聚落,這裡是居住在城市中你意想不到的山村聚落-過溪。地處淺山,有鬧中取靜的特色。

25年前郝秀慧老師搬來此,信手拈來刻劃了大自然樂園,她笑著說: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本身從事文化與眷村保存工作,在這居住了30年,歷經了日據時代的日式文化基礎,當年的天主堂草創堂就誕生於此。

過溪生態部落遭遇到最大的困難,得從20年前開始說起,面對私有土地開發威脅,她試圖用文化古蹟來保存這一切,主要是私有土地,房子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在難民營附近也蓋了許多小房子,小草屋頂還保留著;現在,土地持有人500人,地上屋是單一人所蓋的,300-400人住戶,有6成同意做土地開發,這5年來她努力地做了文古蹟的保存。

她希望把房子保留下來,並藉由文化資產方式來保存老樹,因此拿到社造案子補助,請桃農的老師,學生,生態景觀師傅協助,因為國家無經費, 農業局對於樹木修剪不易,因此老師也開始舉辦社區攀樹活動 。

走進這裡的另一個角落,眼前的大房子,早在國民軍政府移走時就已空蕩蕩,早期是以蓋養雞場為產業,有上百坪的養雞場,但好景不常無法繼續,屋頂的瓦片和橫樑都是原來的建造,房子的維修簍空,並非破掉是採取特殊技法,在當時住著100個難民家庭,他們是用布簾隔間而成的一道牆,也因為戰爭和部落的遷移大家各分東西。

目前有8戶人家居住在此,他們共同經營,有著濃厚情感基礎,面對過去九二一大地震,大家一塊起爐灶,沒有水的時候,一起提水;也一起經歷失火情境,大家跟著跑......。老師她述說著過往許多美好而深刻的回憶。

 

面對樹林的保護,必須提報農業局來測量樹圍,12棵登記在案!

登記須有3要件:

1.樹齡在50年以上。

2.樹高.樹冠和樹尾都要夠高、夠大夠壯。

3.人與樹的故事。例如土地公廟 ,學校,樹等有故事.....

三個條件,其中有符合1項就可以列案保管。

面對地球暖化的關係,她希望山上能夠恢復有水與陸地的景觀,所以建造了一個水池。

在這片土地上,樹群與孩子們有著革命情感,也是孩子們的秘密基地,從蓋樹屋,爬樹,看著榕樹的氣根延伸繞成一個半圈,像極了客廳,心中充滿幸福回憶。

今年8月舉辦兩場活動: 老樹整理與水質修繕-她們用鵝卵石一個個堆疊起來。

對未來發展

郝老師說,過溪生態部落並非以觀光為導向 ,是以生態教育為主,她希望能專心在此地紮根,設計親子活動 -以攀樹做創作.

她說:人是離不開自然, 特別是綠色植物和人是很緊密連結,過溪聚落治癒許多受傷人的心靈...

而大自然是有能力的,它會自己找主人!如 南洋含笑,蘋蓮,榕樹,樟樹....

 

過溪生活 ,以樹群成為主人,藝術人文為饗宴,將大自然生態轉換為每日心靈沉澱的養份,更是傳遞樹群與人的生活關係,期望藉以喚起大眾對生活周遭樹木的注意力!

公民記者/ 郭怡蘩  桃園龜山 採訪報導發現新桃花源-過溪生活聚落

在龜山區台一線旁蜿蜒的巷子藏著一個老聚落,這裡是居住在城市中你意想不到的山村聚落-過溪。地處淺山,有鬧中取靜的特色。

25年前郝秀慧老師搬來此,信手拈來刻劃了大自然樂園,她笑著說: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本身從事文化與眷村保存工作,在這居住了30年,歷經了日據時代的日式文化基礎,當年的天主堂草創堂就誕生於此。

過溪生態部落遭遇到最大的困難,得從20年前開始說起,面對私有土地開發威脅,她試圖用文化古蹟來保存這一切,主要是私有土地,房子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在難民營附近也蓋了許多小房子,小草屋頂還保留著;現在,土地持有人500人,地上屋是單一人所蓋的,300-400人住戶,有6成同意做土地開發,這5年來她努力地做了文古蹟的保存。

她希望把房子保留下來,並藉由文化資產方式來保存老樹,因此拿到社造案子補助,請桃農的老師,學生,生態景觀師傅協助,因為國家無經費, 農業局對於樹木修剪不易,因此老師也開始舉辦社區攀樹活動 。

走進這裡的另一個角落,眼前的大房子,早在國民軍政府移走時就已空蕩蕩,早期是以蓋養雞場為產業,有上百坪的養雞場,但好景不常無法繼續,屋頂的瓦片和橫樑都是原來的建造,房子的維修簍空,並非破掉是採取特殊技法,在當時住著100個難民家庭,他們是用布簾隔間而成的一道牆,也因為戰爭和部落的遷移大家各分東西。

目前有8戶人家居住在此,他們共同經營,有著濃厚情感基礎,面對過去九二一大地震,大家一塊起爐灶,沒有水的時候,一起提水;也一起經歷失火情境,大家跟著跑......。老師她述說著過往許多美好而深刻的回憶。

 

面對樹林的保護,必須提報農業局來測量樹圍,12棵登記在案!

登記須有3要件:

1.樹齡在50年以上。

2.樹高.樹冠和樹尾都要夠高、夠大夠壯。

3.人與樹的故事。例如土地公廟 ,學校,樹等有故事.....

三個條件,其中有符合1項就可以列案保管。

 

面對地球暖化的關係,她希望山上能夠恢復有水與陸地的景觀,所以建造了一個水池。

在這片土地上,樹群與孩子們有著革命情感,也是孩子們的秘密基地,從蓋樹屋,爬樹,看著榕樹的氣根延伸繞成一個半圈,像極了客廳,心中充滿幸福回憶。

今年8月舉辦兩場活動: 老樹整理與水質修繕-她們用鵝卵石一個個堆疊起來。

 

對未來發展

郝老師說,過溪生態部落並非以觀光為導向 ,是以生態教育為主,她希望能專心在此地紮根,設計親子活動 -以攀樹做創作.

她說:人是離不開自然, 特別是綠色植物和人是很緊密連結,過溪聚落治癒許多受傷人的心靈...

而大自然是有能力的,它會自己找主人!如 南洋含笑,蘋蓮,榕樹,樟樹....

 

過溪生活 ,以樹群成為主人,藝術人文為饗宴,將大自然生態轉換為每日心靈沉澱的養份,更是傳遞樹群與人的生活關係,期望藉以喚起大眾對生活周遭樹木的注意力!

公民記者/ 郭怡蘩  桃園龜山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7

加入時間: 2023.08.05

Juliakuo

加入時間: 2023.08.05
32則報導
30則影音
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12

歲月靜好 北投眷村的娛樂時光

2024-11-14
瀏覽:
1,561
推:
38
回應:
0
4:28

社區的驛站 閱讀從這裡開始

2024-11-08
瀏覽:
3,808
推:
35
回應:
0
3:28

公民記者與名人有約 淨零碳排大挑戰

2024-10-31
瀏覽:
3,559
推:
22
回應:
0
2:57

東南亞廚房派對 用美食傳遞文化

2024-10-17
瀏覽:
3,521
推:
26
回應:
0
5:06

AI 超智域 一場人與機器的華麗對話

2024-10-07
瀏覽:
5,998
推:
8
回應:
0

社大新生齊聚 開啟學習旅程

2024-09-23
瀏覽:
3,411
推:
14
回應:
0
5:30

發現老街溪 打造城市的記憶櫥窗

2024-09-18
瀏覽:
12,076
推:
31
回應:
0
2:59

用一鍋湯 串起的異國情緣

2024-09-07
瀏覽:
2,353
推:
6
回應:
0
3:32

古韻龍潭老街 品味百年風華

2024-08-29
瀏覽:
2,289
推:
13
回應:
0

越南美業 探索在台灣成長故事

2024-08-20
瀏覽:
7,413
推:
76
回應:
0

發現新桃花源-過溪生活聚落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496篇報導,共13,17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496篇報導

13,17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