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假上路,導師關心是「紓壓」還是「加壓」?

嵌入:
文字-A A +A

2020年至今,台灣的大學校園內接連傳出憾事,根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至2020年,各級學校的自我傷害通報數,飆升了8倍。大學生,本該是燦爛盛放的年紀,因為沒有人幫助他們「接住」壓力與悲傷,選擇畫上了人生的休止符。

即將開學了,許多大學紛紛推出「心理調適假」,不需要任何證明,就能請假休息,讓身心喘口氣。但隨著心理假的實施,有些同學也拋出了疑慮。

「學校的規定,請第二次心理假的話就會通知導師。但是,我不太想要導師關心我。我沒有很想讓導師知道,我的身心出了狀況。」

各校規定皆不相同,但大多皆設有「導師關懷機制」,若請假日數到達一定的標準,便會通報導師、或是請輔導處室進行關懷。有同學反應,因為設有這樣的機制,令他不敢使用心理假,就怕自己內心的不安,被他人知道。

對此,身為成大「心理假」推手之一的余睿羚教授則認為,希望藉由心理假這個制度,讓校內能夠擁有「正向氛圍」的循環。

「希望同學也可以相信老師,老師都是願意幫忙的」余睿羚教授堅定地說「老師是跟學生最接近的。我們也是在這個過程裡面倚重導師,幫忙我們一起接觸、關懷同學。」

心理假上路了,為了情緒困擾請假,不需要有半點不好意思。或許導師的關懷,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接受。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在學校中,永遠會有一雙手向你伸出,在你感到不安時,堅定拉你一把。

【記者徐承萱/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23.07.31

徐承萱

加入時間: 2023.07.31
3則報導
3則影音
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0

極端熱浪狂襲 勞工權益如何守護?

2023-08-22
瀏覽:
26,582
推:
5
回應:
0
3:11

温柔且鏗鏘!Me too烽火下 「女書店」的為與不為

2023-08-09
瀏覽:
3,622
推:
6
回應:
0

心理假上路,導師關心是「紓壓」還是「加壓」?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61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61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