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陳建仁率各部會持續與企業界打造美麗幸福溫暖堅韌的臺灣
公民記者:朱水文
2023年7月17日下午行政院長陳建仁率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林子倫發言人、經濟部王美花部長、交通部王國材部長、文化部史哲部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黃天牧主任委員、內政部吳堂安次長、財政部李慶華次長、教育部林明裕次長、勞動部陳明仁次長、衛生福利部王必勝次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杜文珍副主任委員、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沈志修副署長、國家發展委員會施克和副主任委員、財政部賦稅署宋秀玲署長、經濟部工業局連錦漳局長、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江文若局長、交通部公路總局陳文瑞局長等人與在福華飯店「2023行政院長與商業領袖座談會」,陳院長也與商業領袖代表針對金融財稅、淨零碳排、環境保護、人力資源、勞資關係、觀光旅遊、交通運輸、健康醫療、食品安全、產業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聽取各方建言,並由院長及相關部會首長說明回應。院長於總結時表示,今日座談會不是結束,而是新階段的開始,政府會持續與產業界加強溝通,不僅促成產業發展蒸蒸日上,也讓民眾獲得更好的福祉。
陳院長表示,全球貿易雖仍呈現偏弱格局,但我國出口表現已漸露曙光,預計最晚在今(2023)年第4季即可看到景氣復甦與反彈。為引導臺灣經濟發展,政府以「創新、就業、分配」做為產業政策主軸,希望增加企業投資意願,並持續強化疫後經濟韌性、維持成長動能,同時也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18個國家的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連結,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創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展望未來,政府會持續與企業界一同努力,攜手打造美麗幸福的臺灣,讓國人擁有溫暖堅韌的生活。
陳院長表示,COVID-19疫情對全球造成巨大影響,臺灣能夠防疫成功,不是單獨靠政府的功勞,而是2,300萬人民與政府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配合良好,一起努力的成果,因此臺灣不僅締造全球最長「零確診」紀錄,也是全世界維持防疫低管制措施最長時間的國家,國人不但可以正常上下班、上下課,2020年至2022年臺灣平均經濟成長率也優於全球。
陳院長指出,2023年以來,全球仍壟罩在通膨及升息壓力之下,再加上俄烏戰爭僵持未解,影響全球的終端需求,以及美中貿易戰等諸多變數,使全球經濟皆受到影響,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等均飽受衝擊,而當前全球貿易仍呈現偏弱格局,也使得國內經濟成長動能面臨若干挑戰。然而,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近期我國出口表現已漸露曙光,預計最晚在今年第4季即可看到景氣復甦與反彈。
陳院長表示,隨著疫情逐漸淡化,政府已開始逐步開放各項措施,內需消費及相關產業表現也愈來愈好,使得今年經濟支撐力道由外銷轉為內需。此外,受疫後生活回歸正常的影響,購物、餐飲與出遊皆明顯增加,加上就業市場穩健與政府推動普發現金6千元,推升國內消費動能,實體消費經濟可望回歸正常,國內今年第1季民間消費成長為 6.48%,對經濟成長貢獻達3.02%,對於臺灣今年的內需市場,相信可以審慎樂觀期待。至於產業界所反映的缺工問題,政府也已編列疫後特別預算並適時開放移工予以解決。
產業政策方面
陳院長指出,政府目前以「創新、就業、分配」做為產業政策主軸,強調「創新是新經濟的核心價值」,無論是技術更新、產品價值提升,或營運模式的改善等,皆有助於提升產業競爭力,政府也希望增加企業投資意願,尤其投資是增加就業的主要手段,足以啟動創新經濟的連鎖效應。此外,「2050淨零排放」是目前國際重視的發展趨勢,也是臺灣努力的目標,因此臺灣製造業及商業界正面臨淨零排放的挑戰,期盼大家能與政府一起合作,持續朝「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為強化疫後經濟韌性、維持成長動能,政府編列既有預算投入公共建設,從「打造經濟韌性」、「鞏固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及「淨零減碳轉型」三大面向,透過產業智慧化、低碳化創新轉型來驅動產業全面升級,並擴大內需維持經濟動能。
推動國際貿易方面
陳院長強調,對外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參與國際經貿組織及推動區域經濟整合相當重要,例如近期我國與美國即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對中小企業發展助益甚深。另外,在重點市場選定上,除了鞏固先進國家的市場,政府也啟動「新南向政策」,以迎接東協及南亞經濟發展新情勢,透過促進臺灣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18個國家的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連結,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創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並積極與這些國家簽訂或更新投資保障協定,提供臺商更安全的投資環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