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尪公巡田護傳統

2023/05/21 23:33
8,460次瀏覽 ・ 7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2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尪公是閩南地區對地區神像的敬稱,此說法盛行於福建漳州地區。但是屬於泉州的安溪、同安兩縣鄰近漳州的地帶也可聽到這樣的稱呼。相似於泉州人習慣以佛公來稱呼神像。後來尪公演變為對幾位地區神明特定的俗稱。

      清乾隆27年(西元1762年),陳尚賢與堂兄陳尚海奉請保儀大夫金身,自福建安溪攜眷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於文山內湖樟腳(今木柵樟腳里)定居,初期開墾田地屢與原住民發生衝突,因為保儀大夫的庇佑得以傳承繁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早期先民務農維生,如遇上蟲害、旱災、作物歉收時,會焚香祝禱懇請大夫公來到自己耕作的田地繞境。相傳神轎所到之處,天空總會降下甘霖,蟲害獲得改善,大家對於大夫公的神威顯赫感謝不已。所以同樣俗稱尪公的眾多神明中,保儀大夫最為大台北地區的信眾所認識。

      大台北地區二百年來,泉州移民為主的各村莊都會前來迎請大夫公去巡視田園,隨著農地漸漸轉變成住宅,各地也多剩下迎請尪公遶境,而沒有農園巡視的活動。木柵忠順廟一直希望能回復古香路,迎請尪公巡視田園,喚起飲水思源、重視環境改變的現況。

      參考資料:木柵忠順廟癸卯年農民曆、2023迎尪公巡田園活動網頁、簡有慶先生、林敬智先生 尪公與年例祭典介紹。

      照片

      照片

      照片

      台北市文山區忠順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