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的突破 櫻花鉤吻鮭回歸司界蘭溪
海拔1500公尺的高山,湍急的溪流,這裡是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家,身為台灣亟需保育的物種,櫻花鉤吻鮭對於棲息地的標準相當高,是這座山林裡的嬌客。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表示,鮭魚一般是在溫帶的魚類,但是在最南端的台灣的亞熱帶有是很特別的,他需要溫度大概十六到十八度以下,甚至在繁殖季節的時候,他的受精卵要到十度C,那水質就不用講了,一定要很清澈,然後乾淨沒有受任何的污染,他喜歡的棲息環境是一個多樣性的,要有深潭、要有緩流、要有急瀨,因為他的一生都是需要這三個棲息地來去維護。
復育團隊的挑戰 搶救瀕危國寶
由於攔沙壩的建造,山林的開發,使得櫻花鉤吻鮭於一九九二年僅存兩百五十三尾,民國八十一年雪霸國家公園成立時便開始全面保育櫻花鉤吻鮭,建造復育中心,致力於將櫻花鉤吻鮭脫離滅絕的險境。
廖林彥說民國七十幾年就有水產實驗所開始做人工復育,全面性的做保育是在民國八十一年國家公園成立,復育要一個觀念是我們不是單純只是拯救一個瀕危的物種,不是只是做人工繁殖、放流,最重要是整個棲息地的復救。
台灣櫻花鉤吻鮭復育中心研究助理陳瑀訢帶領我們來到櫻花鉤吻鮭的復育中心,主要就是由魚的魚苗到成魚、種魚分開來養。等梅雨季之後,避開颱風季,就是他們放流的時間,所以大部分這裡的魚會拿出去放流,其他沒有放流的就會慢慢養成,養到後面變成種魚。
暌違二十年 櫻花鉤吻鮭流放司界蘭溪
復育團隊將在五月十號以司界蘭溪作為流放的據點,多次的失敗不足以動搖團隊挑戰這條溪的決心,在無數次的場勘及研究之下,司界蘭溪終於被認定為適合國寶魚身存的棲息地。
廖林彥說二十年前做復育但是一直沒有成功,最近會再回去是因為看他的棲息地已經跟以前不太一樣了,所以我們再給櫻花鉤吻鮭一個機會,我們覺得那個地方水溫低、海拔高,那我們克服這放流過程的時間都成功的話,應該是可以去抵抗溫室效應對於國寶魚的一個衝擊。
環山設計發展協會理事長宋偉恩:「這條溪是司界蘭溪,這原本就是他以前就有存在這裡生活過的一條溪,所以會找這條溪也是很大的原因,那在這裡呢比較上游的段這邊水溫也比較低,那他有他的棲息的空間,所以這裡是最好的地方。
復育櫻花鉤吻鮭已邁入第二十個年頭,復育團隊將突破以往的紀錄,在多年的挫折以及嘗試下,成功將櫻花鉤吻鮭回歸大自然,無非是給國寶魚多一個棲息的地方,也是在復育的道路上寫下新的篇章。
淡江新聞 李宜晴、蔡長育 採訪報導
更多新聞報導: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