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溪仔口-走讀探源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為臺灣第一所社大,自創校起每學期第九週主辦公民素養週,
經多年來的努力,已成為民眾瞭解時事,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學習資源,
包含環境永續、生態保育、社區參與、公共議題、人文藝術等講座與論壇。
文山社大行政組組長邱惠儀說
這一次(文山社大)公民週,邀請班代們來到景美地區的景溪州溪仔口地帶,
那帶著班代們一起走訪,這個地方的文史風貌,那主要是因為社大的班長們,
其實可能很多來自於其他的區域,那對這個地方呢
雖然大家平常都來這裡上課,但對周邊的地方,沒有那麼的熟悉跟瞭解,
我們也希望在社大,研究文山學發展文山學,很輕鬆的走讀路線的這個部分,
可以讓我們的班長,多認識文山社大在社區周邊,為文山學所做的努力。
那今年剛好適逢25周年,我們的文山學推廣社,有幫大家規劃四條主要的路線,
那這一次呢?
就帶領班長走其中的一個路線,那瞭解一下周邊的風貌。
口白
文山學研究推廣社,由何文賢老師及社團師資群,從地方文史與自然生態的認識與瞭解,
讓學員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文山學研究推廣社 崔安萍老師:
對於市民尤其是,住在這邊的市民,如果你要深度的去瞭解,你的社區鄰里之前的前因後果,或者是前世今生,我覺得通過走讀是一個很好的理解你身邊事物的一種方式,這是我今天自己的心得。
還有我相信,剛剛有一些我們的學員,他們也說我從來沒走過這一段,
那可見他的生活範圍,可以再擴大一點,
透過這樣的公民週的活動,這樣的走讀活動,讓我們的市民有更進一步,理解他生活周遭的東西,
他這樣子以後,他會開始注意他生活周遭的東西。
你看這有人對不對,水在下面
這日本人他是下面是
讓他水上面蓋橋
所以下面是走水,上面是走人
看到旁邊是不是還有一個板子,這正在施工的時候,正在施工的時候,哎 有人在走旁邊,這個是當時在施工
大概1920年代那時候,日本人來的時候,才蓋成這個樣子,這個是後來的,這是現在的,
現在這個比較漂亮的,晚上還會點燈很舒服,
所以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表示過一個河,過一個景美溪,有不同的時代的,過這個水的一個橋,造型不一樣
文山學研究推廣社 邱螢輝老師:
溪仔口在景美地區來講是,早於老街的一個發展的一個地方,但是沒落了以後,現在就比較沒有人注意到它,我們想說帶這些班代,去走一段這個早期的一些,看看的遺跡或者是一些故事,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景美地區早期發展的一個情況。
溪仔口早期有渡口,就從那個先民到文山地區來開墾,就是從那個地方上岸,
然後建立一個廟宇,周邊就形成一個聚落,比較老的聚落。
那簡單的說就是早期,先民在這個地方發展的一些歷史文史的印記。
口白
經由老師詳細的走讀解說,班代們無不聚精會神地聆聽,對於這溪仔口的前世今生,有更清楚的了知。
文山社大 林美惠班代
應該是多瞭解有關,那個環境生態多瞭解很可能會看很多植物,多瞭解一些自然的生態。
希望大家一起走出戶外,多去認識我們周邊的環境,多瞭解一些大自然的事物。
不管是生物啦,或是那種硬體的或是軟體的,人文各方面都可以,多多去瞭解認識
文山社大 林美惠高阿福班代
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夠參加景美的這些老街,還有溪邊的這個走讀,這個在走讀過程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有帶著我們,去走訪的高積淵以及高佛成的這兩個宗祠,因為我本身也是姓高,
可是我對於這些歷史,我卻完全不瞭解,那通過老師的解釋,我就知道說,原來在一個很久遠的前面,
我們就有一個血緣的關係的這個長輩們,他們曾經在這邊打拼過,那這樣讓我對於這個地區,也更加的有感覺
口白
文山社大致力於推廣文山學,讓大家知道,文化和歷史是人類珍貴的財富,傳承和維護是我們重要的任務。
而保護自然生態則是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期待文山社大持續推廣文山學,透由走讀導覽活動,潛移默化在大家的身心之中。
公民記者 真實心 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