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科大環資監測專業 還給居民乾淨河川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彭薇、楊明敏/新北市報導】明志科技大學前面有一條叫貴子坑溪的河川,前年曾經在河床出現一整片紅色液體,這讓附近住戶都嚇到了。環境議題對我們生活是有直接影響的,明志科大USR團隊就自身所處的工業區包圍的地帶,對於受汙染的河川做定期水質檢測及其他的改善方案,在紅色液體發生後,他們每個月在該溪進行兩次的水質檢測,並把相關訊息發布在泰山區在地臉書社團。

↑學生正準備使用儀器進行水質檢測。圖片提供/明志科大

工專的原罪? 

一位是文學博士背景的通識中心主任蒲彥光,一位是政治碩士畢業的專案助理劉明益,本身經歷與環境都沒有太直接關聯的他們,卻投入了新泰五林生活圈這個探究環境汙染議題的場域。在明志科大USR推動北臺首學帶狀文物館行動計畫不久後,他們就發現文化議題不是社區裡面的人最關心的事情,「是有一些事情,對於社區居民會有生活上的影響,那就是環境污染的水,或者是讓人沒辦法呼吸的空氣。」蒲彥光說。

明志科大鄰近新莊、泰山、五股及林口地區,而這四個地區恰好都有工業區,學校就剛好被各工廠包圍,明志科大本身就是工專、裁栽培工業人才,對於這些未來工程師而言,要讓他們在學生時期就能看見所做的任何工程決策跟環境成本有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這場環境議題的計畫不僅僅為了社區,也為了教育。

團隊起初在做社區水質調查時,新莊社區大學有個老師說:「你們明志科大來調查這個實在太荒謬了!泰山的水之所以沒有不就是因為你們台塑在這邊發展嗎?」這句話讓蒲彥光內心頓時產生一種原罪,「搞了半天,我不是那麼無辜或純真的來改善這個在地環境。」蒲彥光說,一直以來,學校所訓練的那些工程人員沒有考慮到環境的成本這些議題,因此從推動USR計畫那刻開始,要讓學生知道,我們該怎麼樣能幫助泰山、新莊留住這個水源。

台塑集團創立了三所學校,分別是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以及明志科大。泰山上方是林口工業區,早期工業化的代價,或多或少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居民才會認為明志科大培養出的工程師是造就環境影響的罪魁禍首。

專業水巡隊與環境教育年報

這場環境教育計畫的主力是環境資源學院,他們會做水質調查,例如去附近三條溪流把裡面的水抽樣,再帶回學校實驗室做分析,用一些藥劑去檢測,例如重金屬或塑膠碎片等等的含量,之後把這些數據發布在臉書新泰五林生活教育公社,供當地居民了解水質狀況。

學校也與環保局合作,成立了泰山區水環境巡守隊,他們每一次做的水質檢測數據都會回傳給環保局,因為環保局必須要有特定的事情,例如居民檢舉,或是明志科大巡守隊進行通報,像前面提到的紅色液體事件,才會有專門的人來做水質抽樣及檢測,而水巡隊每個月都會定期抽驗。與一般巡守隊不一樣的是,一般巡守隊平均年齡大都50歲以上,年齡偏高,而明志科大的巡守隊除了職員外,學生年齡最大也才24歲,幾乎都是環境安全系的學生,他們對這方面也都是有專業的訓練,把河川的水撈回實驗室之後,會分成四個項目進行檢驗,包括在水裡面的懸浮物、含氧量以及氨氮,這些數據檢測完之後,會有中和的分數換算,去計算出這個河川的平均數值,這些都要透過專業系所才可以做出來,因為一般巡守隊可能連實驗室都沒有辦法進去。

團隊調查泰山上游溪流發現,從上游開始就有垃圾的丟擲,河床裡甚至有一些廢電器用品,整個河川從源頭就開始受汙染,沿著源頭到下游都是垃圾,當環境壞到一個程度,「大家都覺得那就像垃圾場一樣,居民就更加習慣把一些垃圾亂丟,所以我們只做水質調查其實好像不太夠,要有一些行動。」蒲彥光說。

於是他們又帶著學生去附近的國中小,和這些中小學合作出版環境教育年報,裡面收錄了環境教育相關議題,例如水質等等,還有所合作的4個小學、2個國中及1個高中,把他們在校內做跟環境議題相關的項目集結成冊。

各學校也都有自己側重的議題,例如義學國小是黑水虻養殖和水質監測;泰山國中偏重在食農教育;明志國小則是校內環境美化的部分,藉由這些做成一本年報,也把它當成一個平台,串聯各個學校,記錄這些環境訊息。


↑泰山區水環境巡守隊參與淨灘。圖片提供/明志科大

背負輿論前行

三年前,劉明益帶著學生去做水質抽樣時,在橋邊弄一個鐵桶丟下去,再把水撈上來,一開始周邊居民都會說他們在幹嘛、在丟什麼東西下去?都圍在旁邊看,後來有一次有個住在旁邊的阿桑,看了他們很多次,就忍不住問他們在幹嘛,劉明益跟阿桑解釋說他們是明志科大的,在做水質抽樣,要分析這些污染的狀況,結果馬上被這位阿桑吐槽了:「喔你明志工專,這都是你們害的啊!」,這直接的吐槽,讓他們覺得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原罪,當下學生一臉錯愕:「老師,那我們做這個到底是為了我們自己還是為了公眾議題?」三年前的這件事情一直讓劉明益印象深刻,也讓他持續的反思:「我們希望在做的這些事情能夠改變些什麼?我又能夠給學生什麼樣的想法?」。

雖然過去曾經造成一些問題,那現在就是我們要做改變,把問題發掘出來,再用這些方法把問題解決掉,不再對周遭居民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學生練習用儀器檢測使用桶子打撈上岸的河水水質。圖片提供/明志科大

盼當地全民參與 讓保護延續

團隊希望社區居民能夠參與,因為只有真正住在這個生活圈裡的人,才有辦法把這個環境議題一直延續做下去。明志科大的團隊學生將來畢業後,就會離開學校去其他地方生活,到時候又如何讓在地人關心的這塊環境延續下去?

「今天我們帶著學生在這邊做這些事情,可是將來他們會畢業,讓在地居民能夠去跟著我們一起參與這些事情,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但也是比較棘手的,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劉明益說,這是團隊目前還在努力的方向,有一些對環境議題很重視的人,會願意跟著他們努力,但畢竟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的人,要怎麼樣能夠引起大多數的人去注意,這是接下來團隊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荒野協會帶領學生認識五股溼地的生態。圖片提供/明志科大

採訪側記

很開心在我們這屆最後一篇的採訪也是這麼令人感動的內容,訪問過程中被深深感動到,甚至很怕自己沒辦法把這些感動在文稿裡面讓讀者也能感受到同等的感動,團隊為這新泰五林生活圈的環境做了很多努力,但不能把那一帶的環境汙染都歸吝於他們的原罪,大家或多或少都曾貪圖一時方便而造成環境的污染,團隊在一開始被吐槽、不被看好的壓力之下堅持的做好這些工作,真的很偉大,值得敬佩。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8則報導
2,293則影音
7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1,669
推:
0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3,962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3,885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3,875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3,746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715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566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839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960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4,104
推:
0
回應:
0

明志科大環資監測專業 還給居民乾淨河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65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65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