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集 養文化?養蚊子?
本集(10/11)討論的主題是位於池上的台東客家文化園區的經營問題,為配合台東客家人的需求,以及縣府首長的族群發展政策,行政院客委會與台東縣政府共同投資了一億六千五百萬元,於2003年開始推動台東縣客家文化園區的興建計畫,並於2006年9月完工,此園區佔地約有六點五公頃,並以朝向生態、生產、生活及生存的原則進行規劃,以促進台東池上地區的觀光、生態保育及文化傳承功能。
據台東縣政府民政局的統計資料,台東縣客家文化園區自2006年9月使用以來,雖然陸續辦了幾場活動,但9月到12月僅有13場活動,參加人員亦僅有3200人次,而2007年的預算亦僅有200萬元進行設施的維護及辦理相關客家活動。就目前客家文化園區今年度預備舉辦的活動來看,隨然大體上是月月有活動,然而活動的內容多為短期的靜態活動,能否真的吸引到遊客的參予,還有待觀察。另一方面,台東縣政府為了克服財政負擔及精簡人力,園區預計以委外經營的方式來辦理,但就台灣眾多客家館舍委外經營的經驗,曾經號稱第一個委外成功的龍潭桃園客家文化園區,受委託的廠商在爭取到經營權後,卻評估難以經營而寧願讓桃園縣政府沒收保證金,放棄經營的機會,而新竹縣的大山背客家文化園區也因為民間經營者經營不善,亦放棄經營權,也因此國內並無任何成功的委外案例,台東客家文化園區是否能成功的委外,並順利的開館營運,仍是一個未知數。
池上是花東縱谷旅遊線上重要的觀光景點,南橫公路由池上出口,省道縱穿,交通十分便捷,而池上鄉的好山好水更具備著觀光的基礎條件,因而台東客家文化園區的規劃目標便是促進地區觀光為首要目標,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文化園區成立以來所吸引的遊客數量並不樂觀,其原因為何?而未來若委外經營後,園區應該如何與地方觀光進行結合,便急需各界的協調?有「米鄉」之稱的池上,稻米更是當地最重要的產業,池上便當更是享譽全國,也因此如何將米的文化與園區進行緊密的結合,相互提升產業的價值與文化的展演,更是整體文化園區重要的思考課題。
本次村民大會將從地區觀光、產業與客家文化園區結合的面向,邀集地方政府官員、民間社團及池上居民,共同來思考整體文化園區的未來發展與經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