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勞動力發展署科長鍾羅仁淺談「職務再設計」 今年首度推出3D虛擬線上展

2022/11/23 17:43
2,32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張紘瑋|報導

 

  「職務再設計」的相關議題在近年人口高齡化趨勢下備受關注。此服務旨在有效幫助中高齡及高齡者、身心障礙者等克服工作障礙,另外結合專業機構、團體及相關單位,保障弱勢族群在職場中的權益,落實就業平等;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科長鍾羅仁提到,目前申請人數不多,仍有待各界協助推廣。

  現行計劃中實施五大項目,分別為改善職場工作環境、改善工作設備或機具、提供就業輔具、改善工作條件與調整工作方法。在經過專業分析與評估後,分派適當的工作內容及環境給勞動者,更加妥善運用人力資源。

計劃隨著時代不斷改革

  「職務再設計」的理念最早可追溯至美國,而臺灣後來也於民國83年跟進。鍾羅仁表示,該服務在美國最初被稱為「工作調適」或「職務改造」,目的是合理調整身心障礙者的工作環境及工作條件。

  我國最初提供職務再設計的服務時,對象僅限於「身心障礙者」,依照其工作技能、心理或生理條件的限制及雇主的需求等條件,提供其特殊儀器或調整工作環境和時間。而目前職務再設計的服務,也將中高齡及高齡者、確診為失智症但尚未拿到身心障礙手冊者、單側聽力受損者、因應貿易自由化而受到衝擊的產業勞工納入服務對象。

  鍾羅仁說明,針對身心障礙者與失智者的職務再設計服務,是由地方政府負責辦理;若是中高齡及高齡者、單側聽力受損者或因應貿易自由化而受到衝擊的產業勞工服務,則由勞動力發展署各地分署的就業服務機構負責辦理。他也提到,政府每年會撥出6,000萬元新臺幣的預算於「職務再設計」的服務,而每一個案補助上限為10萬元。

  鍾羅仁指出,現今臺灣身心障礙者的就業人口約23萬人,而中高齡或高齡者的就業人口更高於此數目。「職務再設計」雖對服務對象有正面發展,不過每年卻僅有大約5,000名個案申請職務再設計的服務,對此他也認為,「職務再設計」的政策資訊仍需持續推廣。

  在申請「職務再設計」的補助後,負責單位會派輔導員與就業服務員進入申請單位實際勘查與評估。不過鍾羅仁透露,有些雇主這兩年因考量到疫情,不太願意讓輔導員與就業服務員入場評估,而改以視訊進行訪查。

辦虛擬展吸引更多民眾

  為了推廣「職務再設計」的相關知識,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也於今年首次推出「職務再設計線上展」。期望民眾能藉由虛擬實境的線上展覽以及小遊戲,更加了解現行職務再設計的具體實施項目、適用對象、服務流程、申請方式及補助額度等資訊。

  線上展網址:https://www.2022jobacmd.com/?id=ONYWL0lmU18YgWBqcKzP

 

我國職務再設計之發展歷程:

民國74年  開辦身心障礙者的工廠補助,補助設備和無障礙設施,針對身心障者的職務再設計服務漸漸雛形

民國83年  職訓局(今勞動力發展署)開辦「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的獎勵計畫」,「職務再設計」一詞正式誕生

民國84年 「職務再設計獎勵計畫」更改為「職務再設計補助計畫」

民國87年  訂定《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實施方案及補助準則》

民國98年  訂定「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服務實施計畫」

民國104年 訂定「推動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計畫」

民國109年 將身心障礙者與中高齡及高齡者的職務再設計合併成單獨一個「推動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並將確診為失智症但尚未拿到身心障礙手冊者、單側聽力受損者、因應貿易自由化而受到衝擊的產業勞工納入服務對象。

製表|李宣萱  (資料提供:鍾羅仁科長)

照片

■今年勞動部首度推出虛擬實境線上展,希望能有更多民眾透過網路認識計劃。(圖片來源:職務再設計線上展)

照片

■鍾羅仁科長詳細介紹「職務再設計」的理念及方向。 攝|徐瀾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