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現在的你,在你生命「當中」嗎?
11月份POP補給包,由宜蘭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徐可馨諮商心理師帶來【當下的療癒力量:當癌友遇上正念】課程。本次課程安排在週五晚間,正是大部分人結束一週工作,準備好好放鬆心情的小週末,但仍有近百位醫師、心理師、護理師、個管師、社工和宗教師上線學習,希望能提升自我臨床服務的知能和技巧,讓我們再次給予這群努力進修的夥伴們鼓勵和感謝!
課程一開始,徐可馨帶領學員練習一段約20分鐘的正念,鼓勵大家親身感受正念最注重的「當下」——一種專注於當下的體驗;「正念」並非如字面上容易聯想到的「正向思考」,而是「時時刻刻非評價的覺察」。人類已經習以為常以「目標導向」生活,我們每個當下都有無數想法與念頭,「你會發覺你的心並不安處於現在,而是在過去或未來,在計畫或擔憂著什麼,」徐可馨指出。
癌症患者由於情緒長期較為高壓,面對治療或身體不舒服時,相對容易產生鋪天蓋地的負面思考。例如患者因為化療(事件)→感到緊張、害怕(情緒)→我會不會死掉?(想法)→我的人生變黑白了!(事實),從單純治療,到出現情緒感覺擔心,再想到死亡,最後引發價值認知,其中化療是真實事件,想法與事實都是情緒所引發、尚未發生的事。這種「慣性反應模式」可能造成病患深陷情緒漩渦,也凸顯心理工作者處理癌友情緒時,以正念減壓作為醫療處遇「補充輔助」的重要價值。
徐可馨接著分享臨床上照顧2位個案的經驗,個案1因為罹癌受到很大心理衝擊,入院治療都會聯想到確診當下而很憂鬱,個案2則因為胸悶嚴重,讓他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徐可馨運用正念認知治療(MBCT),引導個案專注在呼吸上,靜靜的感受,回到當下,一次又一次,直到情緒恢復平靜。
「助人者終究也在自助」,或許是本次課程的不專業結論。運用正念引導個案,其實我們也都在練習正念。當發現心不在呼吸上,這就是覺察,覺察到自己分心,就是正念的開始,運用「當下」讓自己專注,不論是工作或生活,最大受用者或者也會是自己。
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自2018年起推出「POP補給包」專業心理課程,「POP」擷取自「心理腫瘤心理師,Psycho-Oncology Psychologist」3個英文字的第一字,邀請心理腫瘤領域的專家透過定期課程,就臨床上病人、家屬間多重及複雜的需要,交流各種「癌症治療時精神症狀」或「心理腫瘤問題」,給予腫瘤照顧者知識與精神的實務補給,期待他們從樹苗紮根,成長為庇蔭病人的茁壯大樹。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