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走讀家鄉水文化 從脈絡中培養守護環境的精神

2022/11/16 02:06
3,435次瀏覽 ・ 6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道將圳水利組合是嘉義地區最悠久歷史的灌溉設施
從八掌溪引水灌溉著嘉義市以西近3000甲農地
在早期嘉南平原的開墾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隨著日治時期水利設施整併與嘉南大圳的開鑿
並經過經濟型態的轉變
數百年的古圳道已逐漸被世人所淡忘

照片

校園與道爺圳及將軍圳相鄰的嘉義市民生國中
透過辦理蘊含在地人文史地精神的相關活動
讓學生對於家鄉與生活環境有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
11月12日上午結合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
辦理水文化發現生命力走讀活動
更是結合校園周遭文史脈絡
探討水域的與大地依存的故事
讓學生學習愛護環境的精神

照片

活動邀請文史工作者楊惟然擔任講師
從踏查道將圳於八掌溪引水的圳頭開始
認識先民建設土陂到現今的水泥引水壩體

照片

第二個學習地點位於番仔溝公園
垂楊大排(註一)於此處開始轉變為明溝渠
日治時期建立的大排除具排放都市廢水的功能 
也引住宅區回歸水再利用為灌溉用水
觀察大排水道與灌溉渠道間的水質狀況
從中提醒學生珍惜水資源與浪費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照片

走讀活動最後來到太保魚寮遺址
古圳道支線(註二)曾流經此處
在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與當地民眾的努力下
復原了曾消逝在甘蔗園間的古圳道
打造成水環境教育的自然空間

照片

這裡可漫步水蔭綠道去感受人與土地間的連結
也能觀察生態系統在古圳流域裡的復育
學生們並協助水環境周遭草地的整理
從實際行動中為維護環境盡一份心力

一日的水文化認識之旅讓參與的學生們
感受社會變遷下生活周遭環境所受到的衝擊
並學習在地文史協會為復育環境努力的精神

期望透過多元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為學生們種下關懷環境永續的種子
也能從服務學習裡盡一己之力
一同守護這片大地

公民記者許譽騰 嘉義市採訪報導

照片

 

註一:日治時期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嘉義城內河溝和外河溝淤塞,日人在垂楊路中間新闢大河溝,並在河溝兩岸遍植楊柳,但受戰爭破壞,溝渠坍塌不通、楊柳殘存無幾,嘉義仕紳黃文陶醫師請當時的市長整修渠道,引蘭潭的水清淨水溝、灌溉大溪厝農田。原文引自”垂楊路的由來”,王善嬿2016/09/30 06:00自由時報。今引大排回歸水來做灌溉,部分大排水道內併行灌溉渠道,與圳不相關。電訪嘉南農田水利會嘉義站 2022/11/14

註二:現太保魚寮地區歸嘉南大圳北幹線灌溉範圍,由嘉南農田水利會太保站業管,鄰北幹線魚寮支線與新埤大排,詢問嘉南農田水利會嘉義站與太保站,表示道將圳古圳道可能有灌溉過魚寮當地,但今已不可考。電訪嘉南農田水利會嘉義站、太保站 2022/11/14。本文內提及古圳道支線無法確認歸屬於古嘉義地區哪段的灌排設施。

嘉義市民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