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監控 讓海洋生物更自由
作者:廖靜蕙
我們對於垃圾處理的認知,以為做好資源回收,我們就可以安心的消費、使用便利的包裝產品。但有多少垃圾卻在我們毫無知覺中,因掩埋不當而隨著暴雨、季風,飄到岸邊、海上或沉入海底,成為海洋的垃圾。龐大的海洋垃圾中,當然更不乏直接將海洋當成垃圾場的行為。而這些海洋垃圾,已逐漸覆蓋海域,影響海域生態,甚至到了我們的餐桌,被我們的身體消化。
海洋垃圾到底有多嚴重?國外網路媒體Huffinton Post將海洋垃圾與過漁、酸化等同列為「海洋危機」。報導中指出,「海洋生物很容易被人類的垃圾纏住或困住,美麗的珊瑚與海綿也會被摧毀。更甚者,塑膠袋會被海龜或海豚視為牠們最喜愛的食物水母或魷魚而吞食,造成牠們窒息或阻塞消化系統。」而太平洋更有一個比美國德州面積更大的垃圾漩渦及另一個規模稍小一點的位在大西洋,可見海洋垃圾的危害性。
垃圾無國界
許多國際間的研究報告已經證實,海洋垃圾是會隨著季風海流漂洋過海,污染並破壞遠比我們想像範圍更大的區域,除了近海生物如珊瑚礁、海鳥會受到影響,遠洋生物如魚類、海龜、甚至鯨豚亦會被波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在農曆年鄭明修回澎湖老家,在白沙鄉北邊海岸,短短一段路,撿了100多個保特瓶。仔細注意商標來源,發現55%來自中國,20%以上來自台灣。其他還有來自韓國、菲律賓、印尼,研判應該是藉由東北季風飄過來的。
在日本琉球部份也有調查過海洋垃圾來源,第一多的是中國,台灣其次。而當地必須以1公噸1萬元日幣的代價,將這些垃圾運回本島,造成不少負擔。
垃圾癱瘓海洋生態
鄭明修也說,海洋垃圾是不得不重視的議題,危害海洋生態相當嚴重。
一隻布氏鯨在澳洲的凱恩斯擱淺死亡,解剖後在牠的胃裡發現了6立方公尺的塑膠垃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海洋保育協會(Ocean Conservancy)報告指出,塑膠產品很容易被海洋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海龜誤認為食物。特別是海龜,錯把漂浮的塑膠袋當成最喜好的食品「海蜇。」
照片
中途島上死亡信天翁的胃裡面都是塑膠垃圾。(照片來源:message in the waves)
日本攝影師攝影師Chris Jordan在人煙稀少的中途島環礁(Midway Atoll),發現的雛鳥屍體,肚子裡都是瓶蓋、塑膠等無法融解的塑膠製品。當地的研究人員也發現每年有將近20萬隻(佔40%)雛鳥因脫水或營養不良死亡,而肚子裡的塑膠垃圾數量是餓死的主因。
中研院研究員劉小如曾表示,人工製造出來的塑膠,出現在地球上不過幾十年的時間,鳥類尚未學會分辨真正的食物與這些人類丟棄的垃圾的差別,當母鳥以此餵食幼鳥,便導致幼鳥死亡。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已確認267種的海洋生物受到垃圾的威脅,每年至少有上百萬隻海鳥因誤食或受困死亡。
黑潮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張泰迪也說「當塑膠袋像水母一般漂浮在海中,或當閃亮、色彩鮮豔的打火機像小魚群一般在海面徐徐前進,吸引了不知垃圾為何物的海龜、海鳥爭相捕食。」
塑料永留存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海洋保育協會(Ocean Conservancy)在2009年6月8日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第一次嘗試在12個全球主要海域清點海洋垃圾的情況發現,香煙和塑料,尤其是塑膠袋、瓶佔海洋垃圾類型的大部分。
照片
佈滿塑料的中途島鳥屍。(圖片來源:Chris Jordan)
這些垃圾大部分為塑膠製品,依照成分不同,它們大約需要20~450年才會被分解;過程中,塑膠垃圾不斷地破碎成塑膠微粒,釋放出有毒物質污染海域、土壤,並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的身上。
而在海底,則有更嚴重而不易見到的廢棄魚網,圍網、流刺網、拖網等各式巨型網具,在全球海域不斷的讓低棲生物窒息,珊瑚礁也受到嚴重的傷害。這些主要由聚酯纖維製成的強韌漁網,預估得花600年才能被分解。
塑膠製品通常來自人類的消費習慣,而我們以為已經掩埋妥善的垃圾,卻可能藉由大雨再度被提領出來。台灣有55處鄉鎮垃圾場設置於河川的行水區或海岸附近,每當遇上暴雨或颱風時,許多沖刷出來的廢棄物就會隨著大水被沖到海洋;此外,在無人看管的海邊,更成了當地社區居民、漁船、甚至駐軍最現成的垃圾桶。而凡是丟棄在水域附近的廢棄物,不管是海洋、河川或湖泊,至終都會出現在海洋,或海岸、或海面、或海底。
建立從岸邊到海底的監控機制
國內黑潮文教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各種規模的淨灘活動,也輔導沿海社區成立海岸守護以及淨灘活動。除此之外,鄭明修建議船舶油污排放,漁船帶出去的保麗龍、保特瓶等產品,帶出去多少,也要帶回來多少,然後丟棄。
鄭明修建議漁會針對船魚網、漁具建立回收機制,也回收機油等;對於漁船使用的寶特瓶應建立監督機制,並由自願性鼓勵回收做起。對於非法傾倒垃圾的漁船則應嚴懲;此外,對於中國漁工需要提供教育。
港口要建立控管機制,要以「水清見底」為目標。鄭明修說,國外的漁港作得到,台灣也應以此為目標。只要確保「海岸、海面、海底」三個重點區域垃圾的監管,水清見底指日可待。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海洋污染防治科長陳龍珠表示,環保署將於2011年進行北、中、南、東外海垃圾調查計畫,藉由海洋垃圾的調查,建立管理機制。
【延伸閱讀】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出處:環境資訊電子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