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采軒、封雪莉|報導
今年12月1日起,臺北市將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一次性塑膠杯,為全臺首例。環保署4月28日公告,由地方政府提報限制使用塑膠飲料杯的日期。
塑膠充斥環境 影響層面廣泛
臺北市環保局表示,自2002年起開始對八大類業者推動一次用塑膠類免洗餐具的禁用工作,陸續推動相關減塑政策,包括限制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使用、擴大購物用塑膠袋列管對象至14類業者、限制塑膠吸管使用,以及今年12月臺北市禁止一次用塑膠飲料杯。
環保局表示,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約2,200多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經環保局估算,每年約可減少7,600萬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
塑膠廢料不僅造成地球環境問題,也威脅整體生態及人體健康。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有90%海鳥受困於垃圾纏繞及誤食塑膠,這些海洋生物體內充斥塑膠,嚴重影響消化系統,甚至造成個體死亡,而隨著塑膠進入大自然體系,生物棲地及食物鏈攝入微塑膠的風險也會提升,最終恐影響人體。
紙杯替塑膠杯 雜質可供發電
環保局表示,國內飲料店業者為了及早因應限塑政策,大多會優先選擇以一次用紙杯代替,會增加紙杯的回收量。依環保署說明,國內三家合格紙餐具回收廠每年處理量能近25萬噸,2021年紙餐具回收率已超過85%,回收處理量能充足。
環保局表示,紙杯的回收、處理無虞,回收後的再生紙漿取代了製程需要的原生或進口紙漿,可減少資源浪費,在取出紙容器的紙纖維後,剩餘的塑膠及其他雜質,亦可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用來發電。
經常在台北購買飲料的蕭彥平表示,不知道臺北市12月1日起禁用塑膠杯,以為塑膠杯早已停止使用。他提到,自己會攜帶環保杯購買飲料,一方面可以折扣五元,一方面不需要猶豫喝完後的飲料杯要丟在一般垃圾或是資源回收。
今年年初聯合國環境大會通過《全球塑膠公約》,會議聚焦討論塑料污染,從塑膠的生產、消費到棄置的週期,都將依規範和標準執行,世界各國皆陸續展開限塑作為。環境永續議題一直是全球注目焦點,雖我國尚非會員國,但身為地球公民均有義務協助全球減塑、減碳、降溫,保護海洋生態及氣候安全,並希望跟上世界的腳步。
■北市自12月1日起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杯的使用,影響範圍廣。(攝|徐瀾)
■大量塑膠垃圾,造成環境破壞。(攝|徐瀾)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