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國慶,展望中華民國的未來,不得不提到空氣品質的改善,畢竟在這個人口密度極高又工廠林立的台灣,要做到永續發展必須要注重整體生活環境是否正在劣化,而排碳量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子。
台灣雖小,排碳量卻很可觀
由全世界的學者和志工共同管理的世界人口計算網站「Worldometer」於2020年的統治發現台灣人口排名在世界各國約為第57名左右,而台灣的陸地總面積約為36,197平方公里,在全球則是排到第137。
可是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OECD於2021年出版的能源使用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在2019年能源使用CO2排放總量為256.0百萬公噸,占了全球排放總量的0.76 %,全球排名第22位;而台灣每人平均排放量則為10.77公噸,在全球排名高達第19位。這些數據代表著台灣的人口與面積雖然在世界排名不高,但排碳量卻名列前茅,因此台灣未來的環境保護政策,降低排碳量的重要性必然居高不下。
排碳的來源極廣,政策應面面俱到
基本上會造成排碳的主要原因就是燃燒,不論是燃燒氣體、石油、煤油、木材、木炭或菸草等碳基燃料,會產生的燃燒產物至少有數千種化學物質,當中包括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懸浮顆粒。雖然發電廠、重工廠、交通工具造成的碳排放是主要來源,但不可否認的是一般民眾日常生活的拜拜點香、燒金紙、點蚊香、烤肉也是不可漠視的碳排放因子,而由於台灣吸菸率已經降到13%左右,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燃燒紙菸這個行為亦是碳排放的一個重要來源。
燃燒是一個必然排碳的行為,因此政府的環境改善政策從大力推廣綠色能源到電動車等,都是為了遏止燃燒。只希望政府不要百密一疏,除了已在推廣環保香爐、停燒紙錢等政策外,也應推動不須燃燒便可使用的菸品來替代紙菸,才能夠做到讓台灣的碳排放快速得到改善,還給人民一個有著新鮮空氣的健康環境。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