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亮穎、陳彥合/台中市報導】以油畫繪製的《廚房一隅》、又或是以水彩描繪的《小藍鵲》,各式各樣的作品正在進行展覽,誰能想到這是由雙殊學生們創作的呢?此項活動是由賴盈秀策劃的「異·起飛雙殊學生聯合畫展」,「雙殊學生」包含了自閉症、唐氏症、學習障礙等等的學生。為了發揮他們的繪畫資優天賦,賴盈秀主動撰寫計畫並積極向國教署提案,替雙殊學生們開闢屬於自己的天空。
↑賴盈秀與「異起飛畫展」的主視覺畫作。攝影/蘇亮穎
面對兒子狀況 選擇早療並發覺長才
「異·起飛雙殊學生聯合畫展」的策展人賴盈秀,畢業於中文系,研究所進修人類學,並且攻讀教育學程,取得了資優班教師的許可證後,本該在資優班任教,但她知曉有許多身障者其實有數理、美術資優的天賦,全臺大約有4%的雙殊生,卻只有1%被發覺,因此她打算走一條不同的路,決心把資優與身障串連,反轉大眾對於身障者的印象。
她的長子廖靖凱,是一位特殊生,在靖凱約兩歲時,賴盈秀察覺他的情況較為特殊,靖凱相較一般同齡的孩子較晚學會開口說話,且時常盯著一本童話書看很久、看得很入神,因賴盈秀的丈夫擁有特教方面的專業,所以夫妻倆很早就帶著靖凱到各大醫院進行「早期療育」,希望藉由早療,開發他的潛能,降低影響其未來的程度,一方面是為了靖凱,也能讓靖凱的弟弟不必一輩子揹著哥哥的包袱。
「廖靖凱小的時候,我們有請兩位老師,他們是教過特殊生的,啟蒙了靖凱的天份,所以他參加過很多美術比賽。」靖凱升上中班後,幼兒園的老師發現了他兼具繪畫及勞作的特殊才能,靖凱對於色彩有著極高的敏感度,尤其是鮮明的對比用色,在他的繪畫中時常可以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於是賴盈秀決定朝著這個方向,幫助兒子構思出了一幅夢想藍圖,她帶著兒子學習平面、彩畫、線畫、立體、攝影等技巧,透過多位美術老師的指導,讓兒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得以展現在畫紙上。
↑自閉症的廖靖凱13時利用罩染所繪成的《廚房一隅》圖片提供/賴盈秀
攜手基金會實現美術資源方案
有了輔導兒子廖靖凱的經驗後,賴盈秀在擔任台中市成功國中的特教組組長時,一直很注重雙殊學生們的權益。她發現雙殊學生們雖然相較於普通學生存在失能的情況,但對於繪畫色彩的敏感度是比一般人高的。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先被發現有身心障礙,所以忽略了他們擁有的天生才能。加上國家教育提升的是他們弱勢不足的部分,他們所擁有的藝術天賦都無法發揮,於是賴盈秀從2018年就開始積極策劃「雙殊學生美術資源方案」。
而在2019年總統教育獎發展分組會議中,擔任發展分組委員的華科基金會董事長陳昭如闡述發展特殊生優勢能力,讓他們得以經濟自立的概念。身為總統教育獎的承辦人員賴盈秀認為其觀念與自己提出的「雙殊學生美術資源方案」不謀而合。於是,賴盈秀就主動向陳昭如董事長闡述了她撰寫的計畫,最終得到了華科基金會的大力支持,獲得贊助款,解決經費問題。
幫助更多人 集結雙殊學生進行繪畫課程
賴盈秀開始規劃一系列的繪畫課程,將這些資源分享出去,讓需要的家長了解到有這樣的機會。她邀請台灣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幫學生們上課,像是水彩、色鉛筆、油畫、水墨到現代的攝影、紀錄片等等。因為賴盈秀認為藝術是很廣泛的,從各方面測試學生們的天賦在哪,才能利用優勢提升他們的弱勢。
而上課時也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自閉症的學生在繪畫過程中,若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聲尖叫甚至打架,他們缺少的是社交、觀察方面的能力,無法察覺他人的情緒起伏,這時賴盈秀就會引導他們利用溝通協調的方式,讓他們知道正確的應對進退該是如何進行。
↑繪畫讓雙殊學生發展多方面的才華。攝影/蘇亮穎
輔導雙殊學生的過程及故事
而談到學員的部分,賴盈秀老師便說起了從事教育實驗計畫的感想:「從2017年至今,許多學員都是這四年多年來持續參與計畫的,我清楚地看見這幾個孩子的轉變。」包括謝淯書、鄭詳霖,謝淯書是一位有情緒問題的孩子,曾經抗拒過不想去上課,但經過老師的勸導後發現自己的作品將被大家認可、欣賞,所以一改消極的態度並且都有準時來學習,而鄭詳霖則是位敏感的孩子,但他很單純,對任何事物都有獨特的觀感,總是在喜悅的狀態下快速完成畫作,他們兩很勤奮的每週都有來上課,在這些專業課程的培訓下,使學員們的思維跟繪畫技巧都變得相當成熟。」
仔細看這張謝淯書利用罩染完成的油畫作品會發現這些用色技巧以及光影變化都運用的相當專業,原因是他們小小的年紀就已經開始學習大學的繪畫課程,實際上要完成這些並不簡單,這是很需要耐心的,而學員中有一些過動的孩子,要克服這點靜下心地畫下去更是不容易,而參與課程可以讓這些學員在畫不下去時,經由專業老師的的溝通協調或是講解社會人際交往的技巧,給予適當的協助,例如:設定繪畫主題,培養雙殊學員們遵循社會要求的能力,降低他們時常我行我素的小缺失。這些課程有效讓雙殊學生們達成老師設定的目標,而賴盈秀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學員們開始成長,他們開始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並調整自身去符合大眾的期待。
賴盈秀提到自閉症的孩子時說到:「對於他們來說要調整自己是特別困難的,因為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希望他人去配合自己。」例如在上課過程中,一位自閉症的女孩會因為畫畫過程不順利就開始尖叫,沒有顧慮到他人的感受,有時還會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甚至演變成打架,由此可見雙殊生們較難同理到他人的感受,他們常因為固我的做想做的事而激怒到他人,這就是自閉症的孩子們需要改變的地方。而賴盈秀以及授課的藝術家們則是先讓他們冷靜下來再進行耐心的溝通,教他們其他人是如何面對不好的情緒,例如舉一些淺顯易懂的小故事讓他們知道正確的、與同學們應對進退的技巧是什麼。賴盈秀也說到:「雖然藝術家並不是專業的特教老師,但當他們接觸到雙殊學生後,藝術家本身就成為種子,散播出去,可以在未來繼續引導其他特殊的孩子,成為善的循環。」
而以畫作主題為例,自閉症的孩子喜歡畫自己喜愛的主題,如果沒有去規定畫作題材,他們將永遠停留在畫同一種東西上,透過專業的課程,學員得以在不同的領域學習,開拓自身的繪畫才能,課程讓學生能夠從害羞、不講話蛻變成面對畫作能夠侃侃而談,願意和陌生的人分享他們的創作理念,這讓賴盈秀老師相當欣慰,因為對於所有自閉的孩子來說,口語能力發展都是相對較緩慢的,他們可能到兩歲、三歲才學會講話。可是現在透過課程他們能夠介紹自己的作品,讓口語表達建立在一套組織及邏輯上,是很大的突破。
↑自閉症的孩子正在向參觀「異起飛畫展」的來賓介紹作品。圖片提供/賴盈秀
開課辦展的收穫及未來展望
賴盈秀老師表示:「知識系統裡面有一個最後的環節是創意產業,對任何的作品都必須要有一些經濟上的效益,才能夠讓這些孩子經濟獨立。」賴盈秀希望這些孩子們不會一直都需要依賴著社會救濟、領身障補助或是依靠家庭提供的資源過生活,因此她規劃聯展伴隨著文創品的販賣,例如:福袋、月曆、明信片等,她希望這些孩子的作品經由包裝行銷的方式成為商品,讓喜歡的人能夠收藏,這些收入可以成為一些孩子買畫材的費用。
賴盈秀表示:「在這次的聯展上,不少學生的作品都已經賣掉了,有些是父母拿去賣,有些則是親朋好友購買等。」在這些畫作已經達到市場水準的狀況下,下一步就是開發文創品的部分。這可以讓學員們有收入,在經濟上面也可以有一些支援和協助的部分。要是將來孩子們的名聲大了以後,甚至可以開始做接單的工作,只要孩子們持續畫畫、培養自身的長處並發揚光大,即便是特殊生也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雙殊學員們在一次次的專業課程中,學習了精闢的繪畫技巧,更改變了他們與人應對時的先天缺失,透過展覽使雙殊學員的精彩作品能夠映入大眾的視野,顛覆民眾對於雙殊學生的刻板印象,正是此展最大的收穫。
對於賴盈秀老師來說,靖凱是上天賜予她的一份禮物,她和靖凱一起成長,並在靖凱的身上學到很多,她學到了堅韌的力量,賴盈秀說:「如果自閉症的是我,我可能不會像靖凱一樣堅強。」靖凱很坦然的面對他天生上的一些缺點,並且很努力的想要改善。因為靖凱的狀況,讓賴盈秀去發掘更多這樣的孩子,她將每個孩子都視為生命教育的良好題材。
賴盈秀點出了「遮蔽效應」,遮蔽效應指的是國家在得知學生同時具有資優生及身心障礙兩種身份時,會去著重在身障的缺失而忽略資優的潛能,這方面有兩個情形,第一個是原先為資優生,但被診斷出也有身心障礙,因此能被歸類為雙殊生,另一個則是先被認定為身障生,才被發現也是資優生,但國家只會將其視為身障,這兩個情形可以看到政府部門其實是重視在他們「殊」的部分而非「優」的部分,這成為了她在推廣雙殊學生是資優生時的阻礙。因此賴盈秀希望政府部門在推廣特教學生的教育方針時,能夠著重在培養孩子們的Ability而不是侷限在彌補他們的Disabilty,當你去發掘並培養一個雙殊學生的長處時,對於他們來說的長遠影響其實是遠高於給予社會救濟的,透過賴盈秀老師在雙殊領域的貢獻,使這群雙殊學員們都能夠在友善的環境中安穩的成長飛翔。
採訪側記
在此次採訪前我們有去參觀雙殊學生聯合畫展,透過欣賞雙殊學生的作品,心中有很深的感觸。而在採訪策劃人賴盈秀老師時,我們看到了她替雙殊學生們著想的濃厚情感,賴老師甚至還寫了論文,就是為了替雙殊學生們爭取更多的權益。很高興有這次的採訪經驗,讓我們能夠將這樣感動且激勵人心的活動報導出來,讓大眾更了解這群學生。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