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獼猴是社會性動物,一般都是群居生活,單獨飼養會改變其動物行為。臺灣獼猴自108 年1 月 9日起由「其他應予保育野生動物」調整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之後,陸續接獲動物保護團體或民眾檢舉有許多民眾飼養臺灣獮猴情形。民眾主要以救傷、失怙或農損防治等原因而收留飼養。部分地區住民與台灣獼猴長期以來的衝突不斷,因此在會議結束做成「台灣獼猴自保育類除名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之決議後,其所引發社會兩極輿論也是預期中的事。對關心野生動物保育的人來說,「由保育類除名」,所意謂的可能就是殺戮的開始。以日本的法律結構來說,為了處理野生動物與人類的衝突,而在2016年修訂了《鳥獸害對策特別法》,並由環境省(相當於環資部)與農林水產省(相當於農業部)共同規劃執行。
民眾飼養的臺灣獼猴如有符合108年1月9日前臺灣獼猴尚屬保育類野生動物時,經直轄市、縣(市)政府登記有案或是主管機關及其委託有關機關團體照養或學術研究機構、大專校院及依終身學習法設立公私立動物供教育或學術之用等3項條件之一者,應於112年3月31日前報請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登記備查;未符合者,應於111年11月30日前,將獼猴送交直轄市、縣(市)政府處理照養。違反上述規定者,可依動物保護法第26條規定,處新臺幣5萬至25萬罰鍰並沒入禁養動物。凡持有臺灣獼猴者,請儘速依上述規定,依限辦理登記備查或送交地方政府處理照養。於期滿後,仍未依規辦理者,將依法開罰並沒入禁養動物,請勿以身試法,亦請民眾勇於舉報非法飼養案件。
台灣獼猴-圖片來源林務局
台灣民眾黨許家源主任(森林療癒師學員)表示 : 在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各個領域裡,最直觀是「救助個體」。但是,很容易被志願者忽略的一點是,救助野生動物個體的價值往往並不在個體本身,而更多地在個體背後的整個種群。保護動物是基於生態理念,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有利於共同樹立良好的地球環境。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保護動物也基於人類的生態理念,而且人和動物和諧相處。促進本地植物物種的授粉和連續性,藥用價值,審美益處,保護遺產和文化,提升旅遊吸引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保護生態穩定與平衡。
許家源進一步說明 : 保護動植物可以促進世界的生態穩定和平衡。可以加強糧食安全,教育和學習研究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是一次重要的學習經歷。觀察動物可以幫助概念化想法並發展想像力。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意味著減少影響人類的疾病,為了人類健康,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受保護自然地區,瘧疾和萊姆病病例較少。如果生態系統得到保護,人類和野生動物就不必如此接近地共存。
台灣獼猴大追蹤 圖片來源林務局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