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科技男搖身轉變有機農 微生物生態米創造農業新契機

2022/10/02 22:03
4,178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OS1

      現今社會少子化

      與西方食物的多元選擇 

      米食的市場 愈來愈小 

      小稻農的未來發展 也越益困難  

      從科技業 投入有機小農的 鍾隆增  

      堅持自我理念  

      讓農業廢棄物成為有機肥  

      有效再利用

      種出米食新口感 

      為米食的推廣 

      劃出一道新的曙光  

       

      SB1

      當初會回來接班是因為我爸 

      第二也年紀年長了 

      那第二 也想說接班讓他放心 

      哪就是一方面就是照顧老人家  

      一邊在田間摸索這樣子

      會進入到有機農業  

      然後可是我不了解它的做法是什麼 

      那後來就去台灣大概繞了一圈 

      去了解台灣的有幾米的 

      生產方式是如何的生產 

      那後來在中間偶然有認識了一群 

      那個埔里環保酵素團 

      那我就很好奇的了解他們的做法 

      然後產生了一些肥料 

      他們是什麼自己製造的 

      因為他們都是取自農業的廢棄物 

      再回收再利用 

      把它當成變成一個寶物這樣子

       

      OS2

      使用農業廢棄物 有效再利用 轉化成酵素   

      並遠赴泰國 學習微生物 生態農法 

      創造出天然酵素有機米

      種出的米 帶有甘甜味 更加Q軟

      SB2

      那在這個過程中

      也有認識一個泰國的老師來台灣教  

      因為那些生態農法都是泰國老師來台灣教的

      那一開始我也是半信半疑的  

      就是說 泰國的農法會比台灣好嗎  

      這是我質疑的部分  

      那因為有點不太相信  

      他們說那我們大家就來去泰國去了解一下

      那他就帶我們去一個

      類似快到清邁的那邊的一個

      快靠近山區的地方

      那邊有一個有機村

      那我們在那邊大概待了快兩個禮拜

      那我們就看了他的水跟土

      令我們很訝異的是

      他們那邊的PH值居然在7

      相較我們台灣這邊 大概只有5到6之間  

      這是我很訝異的地方

      那再來就是看他們土壤的剖面

      他們用的碳用得很多

      這也是我很訝異的地方   

      所以我也把他們的燒炭化稻殼的那一套

      把它帶回台灣來使用這樣

      我們用微生物生態種出的米 

      原則上口感跟一般的米的差異性  

      原則上你會感覺它會有一點 

      帶有略帶有甘甜味的感覺

      吃起來就覺得嗯這口感不一樣

      尤其是小朋友他們吃了覺得嗯

      不錯不錯 他們都會想說再來一碗之類的 

       

      OS3

      為了更了解稻米 種植環境

      採用科技 監測採集大數據  

      讓自己更瞭解

      種植時 所須的環境數據

      SB3

      氣象站   

      (跟你有關嗎)  

      收集資訊  

      (是你在收集還是政府收集)  

      我在收集 

      要做自己的田間的大數據   

      太陽能是要發電嘛   

      那監視  

      那這個是集水   

      那還有地上的測土壤的PH值   

      平常人家要問你了解田間的一些環境的時候 

      它是一個依據啦 

       

      SB4

      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再利用  

      減少使用化肥  降低環境汙染 

      並利用微生物 生態農法 

      種出好米 自創米食新品牌

      打造青農返鄉的

      農業新革命典範

      公民記者 威廉

      桃園採訪報導

      芯耘有機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