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有各種形式和面貌
照片
作者:陳靜芊 世新大學
在台灣,貧困的問題一直是普遍存在許多族群裡的,雖然在一些社福政策和機構可以有效的降低貧富差距,但是在一些相對弱勢的族群中,先天較為不佳的經濟條件與教育資源等因素,就容易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有一群人默默走過農鄉、無家者、新住民、原住民青年和小農等弱勢族群,他們拍攝遇到的困境及以發現台灣社會貧困議題為核心,用踏實、紮根的土法煉鋼,落實草根組織的實踐在台灣各處進行探訪各類面向的貧困議題執行內容。
拍攝者用實際訪問及拍攝的方式來記錄新住民的小孩以及來自越南的婦女,並非單單拍攝這些族群中經濟可能較為不足的部分,在文化差異、族群融合等多種角度去切入說明,我認為這是比較全面性的陳述方式,因為貧窮可能會包括社會、經濟及政治上的概念。貧窮大概分成兩種,一種極端貧窮是指完全沒有滿足基本需求所需的物資,例如食物、服装及住房;而絕對貧窮不會隨個人居住的國家或地區而不同。
此協會為長期關注台灣貧困現象的組織,一直在台灣各處探訪不同面向的貧困議題,也累積了不少相關調查,為了更加深論述和推動倡議,讓實務現場與理論結合。藉由這段紀錄片中的描述,可以發覺貧困有各種形式和面貌,儘管和大環境的結構有關,但只要能夠不迴避的面對,終究能發現改變的契機與方向,並照進貧困的各個角落。
※你還沒看過紀錄片嗎?
影片網址:https://reurl.cc/g0El4p 在此,歡迎點閱並傳閱出去!
(封面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與當事人無關)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