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震後重建 保留建築成歷史百科全書
台中霧峰林家是歷史悠久的國定古蹟,曾經在921地震震垮了大部分的建築物,之後完成修復才又再次開放民眾參觀,『草厝』是霧峰林家的起家厝,是正身和護龍組成的三合院草屋。
OS大屯社區大學導覽員 黃寬老師
(這是我們在草厝最原始位置地理的時候,發現它的圍牆的遺跡,以前的房子都是用石頭砌成的牆,所以把它留下來的遺跡,我們要蓋這棟房子不容易,因為921房子全部倒了,我們如何把它還原,所以修復團隊費了很多的心思,用了3D的工法磨合舊照片,不斷的堆疊、不斷的堆疊,然後找出最接近它原始的位置,所以我們還是用修復的方式找出一樣的修復原貌,會發現左右護龍都很漂亮,但是基本結構是不變的,我們只是要把它還原。所以文化部為了要維護這個歷史的根脈,花了一億兩千兩百萬來修復草厝這邊,可見霧峰林家在我們台灣來講占了重要的地位,整個帶動經濟脈絡,等於是一本很活的歷史,讓我們大家去體會。)
霧峰林家的林銘聰老師也帶著大家參觀著林家每一個建築的細節,經由導覽讓大家能夠了解到每個雕刻的意義。
OS霧峰林家第九世 林銘聰老師
(我們來看一下從這邊往上看可以看到兩隻獅子倒爬著,頭向下尾巴向上,這個在建築裝飾上叫做「倒爬獅」,獅子跟事情有諧音,所以不會有單隻的,事事如意一定是要兩隻獅子,再來這個倒,我們過年貼春聯是不是倒著貼?就是有事事如意到來的意思。)
OS霧峰林家第九世 林銘聰老師
(這個字比較少見,螭虎團爐,螭虎是一種吉祥獸有避凶趨吉的含意,這個香爐以兩隻螭虎環繞成一個香爐的形狀,香爐在我們的意涵代表什麼呢?拜拜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香爐?因為香點著裊裊上升,就代表著祭拜的人跟上面的神的溝通的一個管道,香代表著子孫滿堂,第二個這個底座有兩隻螭虎、香爐也兩隻螭虎,就有四隻螭虎代表賜福的意思,再來這裡角落也是四隻蝙蝠,蝙蝠的蝠、好虎的虎、福氣的福,也是諧音代表賜福的意思,還有第五隻蝙蝠從上往下咬著這個中空的容器叫做罄,天降福罄的意思,這整個結構都代表著很好的祝福,第五隻蝙蝠也代表著五福臨門。)
OS霧峰林家第九世 林銘聰老師
(這裡有四片看起來都不怎樣,以前我的祖先也不曉得,後來921地震的時候,表面的漆被震下來,台南藝術大學教授一看這是木工的最高境界,是兩種木材用鑲的鑲在一起,咖啡色不是用畫的,是另外一種木材的顏色,把它鑲進去,既然講鑲就要百分之百的準確,所以它的難度非常的大,這個在木工裡面算是一個最高的境界,目前在台灣只有台南的木工才會這樣子做,基本上是住在廟裡面的神明桌、神龕,因為成本太高了,一般人沒有什麼在使用。)
「宮保第」是「下厝」之一的建築,有著五進三落的特殊構造,就連不起眼的柱子也都深藏著教育含意,有後代要八面玲瓏、在外要圓融、而在心裡面要行的方正的期許。
OS霧峰林家第九世 林銘聰老師
(霧峰林家是五進三落的房子,我們來看第一落地面是不平的,為什麼會建一個不平的地面呢?其實我們也是很欽佩他們,早就想到排水的問題,所以下雨天中間不會積水,這個石頭不是台灣的大理石,因為以前的船都是從福建來台灣,太輕會亂漂,所以這個是壓艙石,福建最有名、最便宜的是麻石,這些都是福建的麻石,福建麻石的特色就是含鐵質特別重,所以看到有很多泛黃色的,泛黃色就是裡面的鐵質太重了,雨水滲透就生鏽反映出來,現在看到的這些都是麻石,本來來到台灣之後就沒有用了,當作建築的縮邊,應該算是設計者的巧思。)
OS霧峰林家第九世 林銘聰老師
(各位會發現到怎麼有新的、有舊的都混在一起呢?這個霧峰林家在整建的原則就是能夠堪用的繼續使用,不能用的只好換新,你會發現到為什麼建材有新有舊,我們來看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各位看這個旁邊柱子是什麼形狀的?八角的對不對、再來往外圓形的,看這裡面方形的,怎麼這棟房子裡面光柱子就形狀那麼多呢?這個最基本的因為這裡面還有教育後代的意涵,希望後代的子孫做人要八面玲瓏,外面要圓融、但是新裡面要方方正正的有原則,是一個很好的期望、教育意涵再裡面。)
最有趣的是組合式門牆,是以前結婚的時候可以拆卸來迎娶,而女婿窗,是以前保守時代讓女生可以偷偷觀察前來家中的男性的特殊門窗。
OS霧峰林家第九世 林銘聰老師
(兩個新人在這邊走,兩旁的親友就給你鼓掌、丟丟鮮花或丟丟紅包,想起來就是一個太好的畫面,所以結的第一次還不過癮,那就結第二次好了,所以我的祖先們每個好幾個老婆,我的堂哥們還有我哥哥結婚的時候都是這樣子,到我的時候我膽子比較小不敢上癮,所以我就從旁邊走,就沒有這樣拆了,所以這個門跟牆全部都是用組合式的方式。)
OS霧峰林家第九世 林銘聰老師
(當然霧峰林家也有很多的千金小姐,人家也會介紹男朋友,介紹男朋友當然不像現在我們加個line保持聯絡一下,以前女孩子比較保守就躲在這個後面看,這個又叫做女婿窗,因為外面看裡面模模糊糊、裡面看外面非常清晰,所以這樣來看男孩子。)
歷史的建築、歷史的文物,經由導覽讓我們更了解歷史的脈絡,大家不妨也可以親自來到現場聽聽歷史的故事。
公民記者 吳怡君 台中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