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芷馨、陳星妤/台南市報導】小雯,是一名三十歲的心智障礙青年,目前於美善基金會所創立的工作坊上班。在過去還未加入工作坊前,因與外界少接觸,導致社交能力下降許多,也無法自理生活。經由與社工及夥伴們的朝夕相處,以及參與工作坊所安排的簡單工作,讓她學習許多生活技能,如買菜、烹飪、清潔等等,也開始願意敞開心胸與旁人訴說心事,個性變得開朗,生活也逐漸步入美好。
以愛出發 幫助弱勢群眾
美善基金會成立於二〇一〇年,由瑞士籍吳道遠神父所成立,為大臺南地區弱勢群眾提供社會服務。吳神父一九七一年來台後,被臺灣居民的人情味所打動,決定一生留在臺灣,他秉持著「身心障礙者的教育是一件永遠難以完成的藝術品」的初衷,致力於推展身心障礙福利,也認為每個人皆有獨特性,應找到自己的亮點,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而基金會提供的服務對象多元,包含幫助遲緩兒童所開設的早療中心、提供社區弱勢長者到宅沐浴服務等等,並在衛生福利部的補助下開設了三個工作坊,提供心智障礙患者工作機會,並舉辦課程活動讓他們從中培養社交能力,以利於未來自主生活。
↑美善基金會提供的多元服務。製圖/張芷馨
↑工作坊設計課程讓智青們參與。照片提供/美善基金會
社區型工作坊 提升自主能力
基金會共開設三個工作坊,分別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濟生工作坊、東區的崇美工作坊、安南區的台江工作坊,工作坊有簡單代工包裝、環境清潔、手作創意品等工作,提供心智障礙青年(以下簡稱智青)發揮潛能的場所,也讓他們培養工作能力。此外也創立屬於身心障礙者體適能中心,服務對象則為十八至六十歲的身心障礙朋友。
↑智青體驗運動器材。照片提供/美善基金會
而這些工作坊屬於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僅招收最多二十位智青,能夠針對智青的工作狀況進行個別調整。由於成人身心障礙者常年受家人的保護,在外的自主生活能力較低,故工作坊除了提供簡單的工作機會,讓他們在清潔打掃工作中培養生活自主能力,學習如何掃地、擦桌子,目前也與成功大學合作,提供外掃工作機會讓智青去體驗,另外也會教導智青在外如何保護人身安全。
小雯加入工作坊 學習生活技能
現年三十歲的小雯,在高職畢業後即加入工作坊,身體因素導致視力退化,平時多待在家裡看電視不喜歡外出,在母親的鼓勵下,來到了位於臺南的崇美工作坊。在這邊她學習了與人交談的能力,以及環境清潔、備餐活動等生活技能,從中去學習如何選購食材、找錢、使用瓦斯爐以及烹煮料理,不僅培養自我照顧能力,也在活動中找到自我,逐漸變得開朗。
而小雯因視力問題,外出皆需有工作人員協助,有時候給不同的人員帶就會遇到行走速度的落差,這時候就需要去跟對方做討論及說明,除外每次到了新環境後都需要一堆時間才能熟悉,也讓她時常擔心自己會跌倒。慢熟的她,剛開始來到工作坊都因過於緊張不敢與人互動,在工作人員的鼓勵下從打招呼進步到能夠與人交談,一次次的努力下也成功交到朋友。
在還沒加入工作坊前,小雯很少外出與人溝通,對醫生的既定印象都覺得是非常忙碌的,她提到在某一次社區醫師來訪時,透過與醫生的談話,才發覺醫生是有休閒活動,也藉此機會能夠更認識社會上的職業。而在第一次進入到體適能中心也大開眼界,嘗試了許多以往不曾接觸過的設施,這些都是需要走出家中才能體驗到的日常生活,也是她在加入工作坊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多元活動 使生活變得精彩
而工作坊的多元活動也讓智青們找到自信,像是繪畫課程、啦啦隊表演、手創品製作等等,其中一位智青,小芷的畫作《 阿信》,也在今年智障者家長總會,與日本社會福祉法人信楽會一起合作的「信樂吹來的風展」中展出,畫作初衷為想要送給自己的偶像五月天阿信,表達對他的喜愛與支持,給了智青們大大的肯定。手創品部分在三個工作坊皆有各自的創意手作物,也都是智青們親手製作,像是陶盤、紙筒創意拼貼以及設計苔球景觀等等,智青們都能從活動中發揮創意,找到獨立製作的樂趣。
↑智青們所製作的苔球景觀物。照片提供/美善基金會
↑智青小雯製作手創品。照片提供/美善基金會
除外,工作坊也會定期舉辦人際關係課程,提升智青的社交能力。工作坊社工黃惠慈提到小雯,也說他在加入工作坊後變得開朗許多,以往在家中心情不好時都沒有人能夠聽他抒發,來到這後不僅交到許多朋友,可以與他們分享在家中發生了哪些事情,朋友們也會一起聽他的心事,幫他解決煩惱,也讓小雯能夠保持愉快的心情來到工作坊工作,而不是跟以往一樣成天待在家中,不想接觸人群。
另一位智青呈呈,在剛進來時容易情緒不穩,有時一生氣激動就想打人,自己也無法表達為什麼生氣,旁人都需要等他發洩完了才能過去安撫。經過幾年的陪伴以及心理師的診療,讓他增加社交互動,並且釐清為什麼生氣、教導生氣時的處理方式,他也漸漸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以動手打人的方式來發洩。
對未來的期望 勇於表達自我
「希望智青們可以更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心情。」黃惠慈社工說。一路上看著智青們的成長,在工作上的好表現以及心態上面更為成熟,也讓她有許多感觸,她也期望智青們能夠藉由工作坊的培訓,再回歸社會後也能自立生活,達到創立工作坊的初衷。
小雯也期望自己未來的出席率能提高,不要因為心情不好就不來參與工作坊課程,應該要多多參與並且與夥伴們訴說自己心情哪裡不好,才能夠抒發。她也說希望自己再跟夥伴說話時態度可以更溫柔一些,不要因為自己的心情低落而影響周遭夥伴。
透過工作坊的培訓及課程,讓智青們能早日學習如何自理生活,並與社會接軌,也能夠減輕家人的負擔,也期望未來智青們皆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發展,未來也能快速融入社會上,享受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智青們受邀參與舞蹈表演。照片提供/美善基金會
採訪側記
這次因為疫情所以採取線上採訪,但過程中依然可以感受到美善基金會的人員們對待智青都有著滿滿的愛與耐心,說起智青的作品被展出時,也有滿滿的成就感,也感染了我們。也希望未來疫情好轉後可以實際蒞臨基金會,欣賞智青們的手創品及畫作。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