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淨緣、張乃宣/台北市報導】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蘇以恩,國三時母親罹癌,蘇以恩每日為母親服藥、安排生活起居,同時努力賺取獎學金,補貼母親的醫療及營養費。於高中時,曾獲全國孝行獎,進而認識認助人邱淑治,再由認助人轉介到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認助人與基金會除定期的資金援助外,也透過信件及訊息陪伴蘇以恩,給予他精神和經濟上的助力。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認助人兼監察人尤姵文擁抱認助學生。圖片提供/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
透過積極宣傳 讓認助的力量更強大
於一九九七年成立的財團法人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透過台北市各教育機關推動下,協助家境清寒的學生向基金會申請,經評鑑後核定認助學費及生活費。基金會秉持「認助的力量,圓夢的希望」,幫助台北市學校家庭清寒或突逢變故的學生能安心就學。
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有教育局作為監督單位,但認助清寒學生的經費全依靠民間捐款,款項主要由認助人、社會慈善團體和企業捐款。因此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積極募款,經由官方社群媒體、網站、發行DM及半年刊等方式,宣傳認助辦法、認助人的善心義舉及認助學生的條件,讓社會企業和認助人更認識基金會。
此外,基金會也會舉辦實體宣傳活動,如每年十月下旬的相見歡,基金會會邀請認助人與受認助學生見面,基金會執行長張耀中:「讓認助人有機會給孩子直接的關懷,也讓認助學生有機會跟認助人表達感謝。」相對小型的活動如母親節、父親節以及感恩會,定期請邀請媒體參與,都從社會中獲得很大的迴響。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出刊「育璞」,刊登認住人的善舉及基金會的認助成果。圖片提供/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
↑去年12月18日,財團法人金星建設文化藝術基金會於活動中展出20多幅畫作義賣,將所得款項全數捐予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圖片提供/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
認助牽起的聯繫 撫慰孩童的心
認助人和受認助學生之間,在基金會的鼓勵下,每個月都會有至少一次的書信往來,認助人可藉此了解學生的生活、課業以及醫療狀況,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鼓勵,而學生方面,基金會執行長張耀中說:「學生透過書信有情感教育,讓孩子透過書信字裡行間,把心裡的感受對認助人表達尊敬及感謝。 」
書信主要是基金會仲介,受認助學生將書信寄到基金會,再由基金會轉送。然而,若雙方有意願留下個人的聯絡資訊,只要認助人獲得學童家長的同意即可,張耀中說:「很多善心人士為善不為人知,但是同學對認助人情感的表達、一個尊重,會讓認助人更有信心來加強對孩子的幫助。」
認助人邱淑治與蘇以恩的關係融洽,除逢年過節的互相道賀外,也經常與認助人閒話家常,定期向認助人報告生活狀況。蘇以恩高中時,面對升學壓力及家中經濟窘迫的困境,於認助人與基金會共同幫助下,替他緩解肩上不少生計重擔。蘇以恩表示,因為社會給予足夠的資源,使他能專心讀書獲取獎學金,藉此資助母親的醫療及營養費,此外,他在二〇二〇年成功申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在校表現優異,積極爭取工讀的機會,以己之力改善生活狀況。
認助的循環 幫助更多的學童
二〇二〇年畢業季,蘇以恩的高中為考慮疫情,取消原定的謝師宴,他便將原訂要繳交的謝師宴餐費六百一十二元捐給基金會。蘇以恩認為他平常的生活用度已經足夠,家中最大的開銷只有母親的醫療費,除此之外,沒有急迫的開銷。蘇以恩說:「因為我也畢業了,我覺得我可以先回捐,讓更多人能受到幫助。」
對此,執行長張耀中說:「這孩子將來他長大學業完成後,進入到社會發揮所長肯定會有成就,我相信這孩子將來會把他的愛心回饋到基金會,幫助更多學弟學妹。」
疫情時節 認助不斷
受新冠疫情影響,重創民生經濟,使許多清寒學生的家庭狀況雪上加霜,根據基金會統計,二〇二一年基金會受認助學生較前一年增加五%,認助支出也增加廿三%,此外,近一年的受認助學生人數達一千八百四十三人,可見時至今日,持續增長的認助學生需求,仍是當務之急。
即使刊物的印製及採訪認助人的活動都持續進行,基金會從二〇二〇年二月開始,實體活動基於防疫原則下減少許多,但在董事會協助宣傳、宮廟每年定期的大額捐款,以及零星的專案認助下,及時為基金會補上需求的空缺。
未來除了現有的種種宣傳方式以外,基金會正積極規劃年刊,希望藉更完善的工作整理,方便未來基金會拜訪企業時,更有力地呈現工作成果。
採訪側記
此次的採訪對象是比較資深的單位,是有教育局作為監督單位,也是社會上名氣大且認助力量相當大的基金會。原先以為應該會約訪失敗,但在公關部長、執行長的熱心幫忙下,不僅幫我聯繫蘇以恩同學,更非常樂意的分享資訊給我們,實則是相當感謝。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